2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09-24
分享
一、单选题
1.众所周知,毛泽东谈话和写文章爱“打比方”,他的许多比喻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下列比喻不正确的是:
A.“小石头”比喻革命力量
B.“朝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C.“汪 洋大海”比喻人民战争
D.“打扫和洗涤”比喻反动派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打扫和洗涤”比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说:“有无认真地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D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D选项
2.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幻想有朝一日能够飞向月球去探索那神秘的世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经过无数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千年的奔月梦想。这一过程表明:
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们能够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时代实践水平不同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A项: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突出表现为人类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基于自身需求和目标,主动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在本题题干中,重点并非强调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改造世界这一主观能动性方面。“嫦娥奔月”从神话传说到成为现实,核心体现的是不同时代下实践水平的变化,并非单纯强调人们带着目的去开展活动实现改造世界。A项错误。
B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明实践活动是基于客观物质条件进行的,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都是客观的。题干里虽提及现代科技发展助力探月梦想实现,但并没有着重体现实践活动如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与约束。重点在于呈现不同时代实践水平的差异,并非突出客观物质条件对实践的制约这一特性。B项错误。
C项: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二是人的实践活动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从古代只能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表达对月球的向往,到现代借助先进科技实现“嫦娥”系列探月工程重大成果,这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由于科技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等历史条件不同,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也截然不同。这完全契合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一特征。C项正确。
D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意味着实践能够将头脑中的观念转化为现实存在。题干主要围绕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嫦娥奔月”从幻想走向现实这一实践水平变化展开,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实践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这一特性。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3.下列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土地
B.货币
C.企业家才能
D.资本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生产要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是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以及市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生产要素主要包含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付出;土地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资本是生产的物质保障;企业家才能则是推动生产创新和高效运行的动力。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B项:货币在经济体系中主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及价值的表现形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生产要素是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的进行和结果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因素。货币本身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加工等实际生产环节,它只是在生产要素的交换、流通环节发挥作用,帮助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但并非生产要素本身。B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大自然赋予的自然资源,像耕地可用于农业生产,矿山能为工业提供原料等。土地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基础物质条件,是生产资料的关键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土地为劳动和资本提供了承载空间,其自身的特性如位置固定性等影响着生产布局。不同质量和位置的土地,会对生产效率和产出价值产生不同作用。A项正确,排除。
C项: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特殊且关键的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组织生产活动、合理调配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管理企业运营、做出决策的智慧,还有推动创新、开拓新市场的创造力。优秀的企业家凭借其卓越才能,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C项正确,排除。
D项: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包括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货币以及货币等价物。在生产过程中,资本是实现生产活动持续进行和扩大规模的物质基础。新的机器设备能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充足的原材料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资本的投入和合理配置对生产的规模和效益有着直接影响。D项正确,排除。
4.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其表演和唱腔对京剧影响深远
B.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多以女性角色为主,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
C.评剧起源于安徽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后发展为北方重要剧种
D.川剧以变脸绝技闻名,经典剧目包括《白蛇传》《玉簪记》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知识。
第二步,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起源于河北东部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莲花落”,后发展为北方重要剧种,并非起源于安徽地区。
因此,选择C选项。
5.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A.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B.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权和监督权
C.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
第二步:A项:根据201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以下职权……(十三)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可知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置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非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A项错误。
B项:根据201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拥有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权和监督权。这一职权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有着重要意义,确保各类规范性文件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B项正确。
C项:根据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以下职权……(一)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权。C项错误。
D项:根据201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以下职权……(十)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十一)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并非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职权。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宪法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各自的职权范围,这对于保障国家机构的有序运行、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监督至关重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承担着诸多重要职责,其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权和监督权,是维护法治秩序、保障宪法权威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这些职权的明确和行使,能够确保国家的各项决策和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二、多选题
6.鸦片战争是晚清王朝的第一道裂缝,也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痛点。下列选项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A.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爆发期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颁发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C.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天津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从英国当时的发展需求来看,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来倾销产品以及获取大量廉价原料。中国拥有庞大人口和丰富资源,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这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正义之举,有力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损害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虎门销烟只是直接原因。A项错误,当选。
B项:鸦片战争的时间跨度是1840年至1842年。而太平天国运动有着自身独立的发展脉络,1851年金田起义拉开序幕,1853年太平天国成功定都天京,并颁布了体现农民阶级理想追求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很明显,太平天国这一系列重要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并非在鸦片战争爆发期间。B项错误,当选。
C项: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诸多条款,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天津条约》是在1856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C项错误,当选。
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本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改变促使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也发生转变,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程。从这个角度讲,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D项正确,排除。
因此,本题选择ABC选项。
7.下列俗语与其体现的物理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B.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
C.以卵击石,自不量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镜花水月——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第二步,A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作为一种介质,具备传播声音的能力。“隔墙有耳”这一俗语描述的场景是,即便有墙作为阻隔,声音依然能够通过墙体这种固体介质传播,让墙另一边的人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小,排列紧密有序。当声源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固体时,固体分子依次振动并将这种振动形式传递下去,从而实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所以,“隔墙有耳”体现了固体可以传声的物理学知识。A项正确,当选。
B项:“四两拨千斤”所依据的是杠杆原理。杠杆原理的核心要点在于,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满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这一条件,即F1×L1 = F2×L2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巧妙地调整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比例,当动力臂远大于阻力臂时,只需施加一个较小的动力,就能克服较大的阻力,达成用较小的力量撬动较重物体的效果,所以“四两拨千斤”是杠杆原理中的省力杠杆。B项正确,当选。
C项:“以卵击石,自不量力”这一俗语生动地展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以卵击石”的情境中,鸡蛋对石头施加一个作用力的同时,石头必然会对鸡蛋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由于鸡蛋本身结构相对脆弱,所能承受的力有限,无法承受石头施加的反作用力,所以鸡蛋会破裂。C项正确,当选。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镜花水月”描述的是一种虚幻的景象,其背后的物理原理是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平静的水面或者光滑的镜面时,光线会按照反射定律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形成虚像。人们看到的“花在水中”“月在镜中”的景象,实际上是光经过反射后进入人眼,使人产生的视觉效果,并非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沿直线传播通常用于解释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现象,与“镜花水月”所涉及的光反射原理不同。D项错误,排除。
8.基本原则是整个法律体系或者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它包括: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D.管理统一原则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法律知识。
第二步,A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法的公平、平等价值。2018年版《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一原则确保每个公民不论其身份、地位等因素,在法律适用上都受到同等对待,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存在,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法治公平的重要体现。A项正确。
B项: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反映了法的基本价值追求。虽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编号,但这一原则在众多法律中都有体现。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一原则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体现了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的平衡与公正,是法律体系中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准则。B项正确。
C项: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法对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协调。虽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编号,但这一原则在众多法律中都有体现。在法律体系中,需要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当三者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平衡,这一原则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是法律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C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管理统一原则并不属于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基本原则范畴,它与法的基本价值所涵盖的公平、平等、权利义务平衡等方面没有直接关联。D项错误。
三、判断题
9.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对我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
第二步,孟良崮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占据关键地位。1947 年 5 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发起此役,地点位于山东孟良崮地区。战役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军整编第 74 师。华东野战军经过激烈战斗,成功全歼该师,直接打乱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部署,使得解放军在华东地区的战略态势得到根本性扭转。而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是另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20多万人的兵力,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强敌,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运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巧妙周旋。最终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针对的是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军事行动,与陕甘宁边区毫无关联。题干将孟良崮战役的作用错误地归结为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这种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后方,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力、物力支持。在解放战争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边区军民团结一心,顽强抵抗,保卫了这片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革命圣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0.在 Excel中,若要将A列数据按照降序排列,应在“插入”选项卡中选择“排序和筛选”功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
第二步:在Excel软件的操作体系中,数据处理功能分布在不同的选项卡下,每个选项卡各司其职。对于将A列数据按照降序排列这一操作,其正确的执行入口并非“插入”选项卡。“插入”选项卡主要聚焦于为工作表添加各种元素,诸如插入新的图表,能直观展示数据的趋势和关系;插入图片,可丰富文档内容;插入形状和文本框,用于标注和强调特定信息等,但并不涉及数据排序相关功能。
而“数据”选项卡才是处理数据排序等操作的关键所在。具体实现将A列数据降序排列的过程如下:首先,精准选中A列数据,这是操作的基础,明确了要进行排序的数据范围。接着,切换至“数据”选项卡,在众多功能区域中,找到“排序和筛选”功能组。在该功能组里,点击“排序”按钮,此时会弹出“排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主要关键字”处选择A列,这确定了排序所依据的列。然后,在“排序依据”中选择合适的依据,通常为“数值”。最后,在“次序”中选择“降序”,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将A列数据从大到小的降序排列。题干中错误地将操作指向了“插入”选项卡,与正确的操作路径不符,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此外,数据处理软件不同也会影响操作路径,如WPS的表格处理中,精准选中A列数据后,在“开始”或“数据”选项卡中,均可直接点击“排序”按钮,在弹出选项后直接选择“降序”按钮。
因此,本题错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