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华网 | 2012-06-25
分享
日前,沈阳市铁西区北二路和保工街的交叉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电动车和一辆微型面包车相撞。电动车女驾驶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倒地不起。此时阵雨又来了,于是一辆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位中年女士,为受伤女车主撑起了一把雨伞。这位撑伞大姐被誉为“最美路人”。
杭州有“最美司机”,广州有“托举哥”周冲,前两日已经被天河区委宣传部非正式地命名为“最美路人”,加上黑龙江的“最美女教师”,你有我有,你是“道德高地”我们海拔也不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最美”越来越多,充分显现了公众对善的渴望,对举手之劳的心向往之。
好人好事很常见,关键在我们能否发现。“托举哥”也好,“撑伞大姐”也好,他们的背后都是众多好心人的支撑与推举。我们看到,“托举哥”背后还有与周冲一同参与救援的交警丘仁贤、黄汉初和怡东苑小区的7名小区街坊,“撑伞大姐”前也有热心人询问与支援——这说明,良心、道德激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托举哥”在找工作,“撑伞大姐”卖出租车给儿子买婚房……就是这些普通“小民”,一旦他人有难,便会奋不顾身冲上去。
由于媒体的曝光,“撑伞大姐”“托举哥”等人的事迹在坊间持续发酵,人们对“平民英雄”的善举一致肯定和赞扬。公道在人心,对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每人心中都有杆秤。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道德血液。我们之所以格外关注,是因为在物欲的冲击下,可能会有个别人一时出现价值迷失,甚至善恶模糊,规则和责任意识淡漠。但“最美”等一系列“平民英雄”频频亮相于公众视野,让人看到了一帧帧淳朴的真善美画面。它是一面镜子,让不少人悄悄地将心比心,遇到这般情景,我会出手吗?答案是肯定的。
#p#副标题#e#
说起来,这些“哥哥姐姐”不过是付出了“举手之劳”,便成了“平民英雄”,似乎“投入产出比”颇高。但我们更应看到,“最美”的背后,是民间向善的大势。“善,德之建也”。心怀善念,善待他人,是社会伦理的核心,也是维持一个社会健康、和谐与幸福的基础。“撑伞大姐”“托举哥”等一个个平民英雄的善心义举之所以在公众心中引起广泛共鸣,就在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人心向善,古今皆然——我们看到善、颂扬善,就是因为在一个个“最美”背后,是大家在鼓励善、传递善。每个人心里的最深处,其实都有一个善的萌芽,在最需要闪亮的时候会爆发,成为“最美”。
当然,对“撑伞大姐”“托举哥”等,不必过于拔高成伟大的“偶像”,他们就是真实的“路人”。日常生活中,他们就是我们的好兄弟、好姐妹。人们关注“撑伞大姐”“托举哥”,也不仅仅止于感动,更是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呼唤与渴盼。要知道,“最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最美”的背后是民间向善、人心向和的伟大力量,可以说,这些人的义举,积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共识,是我们转型期社会的宝贵资源。而只有突出其普通,才能唤醒人性的正义和善良本性,“撑伞大姐”“托举哥”的精神才可能被仿效、被“复制”,从而凝聚成这个社会美好、和谐的积极力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