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湖北华图 | 2018-03-19
分享
2018湖北事业单位备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前点金及往年真题解析已发布。湖北华图将及时更新国家公务员考试、湖北公务员、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考生敬请关注【2018湖北事业单位招聘:473657069】,咨询电话:027-87870401
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前点金及往年真题解析
【题型认知】
C类考试目前都是由3道大题组成。第一题,科技文献阅读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共同构成。客观题为选择(单选、匹配、不定项)或者判断,主观题为辨析、写摘要等。第二题是科技实务题或者是论证评价题。论证评价题,即给定400-600字的一篇文章,要求指出其中的4处逻辑错误。科技实务题,即给定表格和数据,要求分析数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为材料写作题,其主题通常围绕科技创新、科学伦理、生态文明等方面,要求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科技文献阅读题和材料作文题保持稳定,与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随机抽取组成一套试卷。
【考前点金】
《综合应用能力(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加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其中数据加工能力的考察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图标题目为主,下面就这种题目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数据图表题一般以情景或图表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所给的内容,通过的自己的分析与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应对策略。图表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大量的数据,需要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数字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作答步骤如下:
第一步:审要求。通过阅读作答要求,了解出题人需要应试者从数据图表中获得的信息和结论。这是看懂数据图表的基础,要带着问题看图表。
第二步:看标题。通过阅读标题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略读或精读图表。
第三步:读标目。确定要看的图表之后,就要读图表的相应横标目和纵标目了解该图表的信息结构。
第四步:读数据。数据包括合计数据和分类数据。分两步——第一步先看横标目,看每一个主语对应的谓语数据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问题、原因等;第二部再看纵标目,看不同主语之间的对比情况,从中找到特征和问题、原因等。
第五步:写答案。写出在读数据时看到的横标目和纵标目的信息,做到不遗漏不重叠有逻辑。主要包括主语对应的谓语信息、信息变化情况、信息对比情况,最主要的是,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得出结论,结论句往往是写答案的关键。
下面我们从2015年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的真题来看一下这种题目的解答过程。
2013年底,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以下是年报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1:
1、请根据资料l,分析2012年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变化情况,并对下一步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简要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我们的解答步骤,首先审读作答要求,题目要求分析2012年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变化情况,我们要逐步对应数据,分类别作出数据的罗列。可以看出,2012年和2011年对比,废水排放总量增长了3.9%,化学需氧量和氮氧总量分别降低3%和2.6%,其中化学需氧量下降幅度较大。 2012年,废水排放量中城镇生活源和集中式排放源增幅最大,分别是8.1%和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中农业源和城镇生活源降幅最低;氨氮排放量中城镇生活源的降幅较低。根据我们的题目得出结论:城镇生活源、农业源是废水的主要来源。
题目中第二问对下一步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简要的意见和建议。这里的建议需要从题目入手,根据题目中的问题提出反向的对策。可以看出污染治理的建议:第一,加强城镇生活源废水处理的力度。在提出大方向的对策后,我们要根据每个类目,提出应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对策,应从提倡全民节水,循环用水入手。针对农业污染水源,应从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化肥,降低化肥使用量,进一步降低农业源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
【考题解析】
2017年武汉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题参考解析
一、科技实务题(25分)
一、科技实务题(25分)
资料一:
2014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资料二:
分活动类型看,2014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2014年制造业包括的各行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最高的行业,并分析其原因。(15分)
【参考答案】
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最高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可能的原因:①我国推行“互联网+”的经济模式,提供更多产品供给,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智能制造”与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制造业的其它行业要实现智能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计算机和电子设备。③该行业技术升级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频率高。
2.分别从活动类型和主体这两个方面来看,绘制两张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及增长情况复合图,准确全面地反映材料二的信息。(10分)
【参考答案】
图1: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及增长情况复合图
图2: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及增长情况复合图
二、科技文献阅读题
【3-10题为判断题,请在2号答题卡填涂区的3-10题相应的位置进行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12为主观题,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4号答题卡上】
目前,11名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上发表了《西兰洲:地球上隐藏的大陆》的研究报告,认为将西兰洲(Zealandia)作为一个地质意义上的大陆能更准确地描述此区域的地质情况。地球物理学数据显示,西兰大陆的面积约为5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澳大利亚2/3的面积。该大陆只有3个主要陆块,即南边的新西兰北岛和南岛以及北边的新喀里多尼亚,其中94%淹没在水下。
严谨的地质学研究报告经过媒体记者的演绎和加工,我们公众就看到了一个“轰动”的新闻资讯——“发现了第八个大陆”和“发现了第八大洲”,甚至有媒体称“地理教科书”要被改写了。其实,“Zealandia” 这个名称并不新鲜,早在1995年,地质学家Bruce Luyendyk就提出了这个叫法,被叫做Zealandia的这块大陆面积达49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94%的面积都在水下。
当时,它被认为拥有大陆所需满足的——高于周边区域、存在不同类型的岩石、界线分明,以及比大洋底部厚得多的表层这四大属性中的三种。近来,利用卫星技术和海底重力图,科学家发现这块大陆是统一的区域,完全满足了成为独立大陆所需的条件。也就是说,其实媒体所谓的“第八大洲”并不是新发现的,更不是突然发现的。
说到大陆,在我们普通人的理解中,就是高于海平面的大块的陆地,我们常说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这个意义上说的“大陆”。地球上,我们熟知的主要大陆有六块,按面积大小依次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而提到大洲,这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概念,通常,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被总称为洲。同样地,我们熟知的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但是,上面说的只是普通意义上的理解,在科学上,“大陆”的概念远比“高出海平面的陆地”要复杂得多。这也体现了人类认知地球的一个过程,从表观现象到深层次研究其物质、结构、构造。
科学上,大陆是一个地质构造学上的概念。
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地壳,而大陆和大洋底部的地壳构成是不同的。洋底的地壳由玄武岩组成,而大陆下面的地壳由两个岩层组成:下部是铁镍物质组成的一个连续岩层,上部是一个花岗岩岩层,且两层间没有明显的分隔面。
此外,大陆下面的地壳要比洋底的地壳厚得多。大陆下面的地壳平均厚40千米,大洋底下的地壳厚平均只有5千米。因此,严格地说,大陆板块和我们看到的陆地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在一个大陆板块内,也还可以划分出一些较小的板块。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当中,陆地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约38亿年前,地幔对流开始推动地表的早期板块,就此开启了现代大陆的演化进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大陆板块有时分裂,有时聚合,不断漂移。
现今的所有南半球大陆——非洲、南美洲、南极洲和澳大利亚都是由冈瓦纳古大陆在1亿8千万年前开始分裂而成的。早在19世纪初,地理学家就注意到非洲的海岸线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吻合,就好像这两个大陆曾经紧紧相连似的。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发表了他的大陆漂移说,提出了南美洲和非洲连在一起,欧洲和北美洲连在一起的证据。但他没有能很好地解释它们为何之后会分开。20世纪60年代,板块理论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和更多古气候、古生物以及地质学的有力证据。
到20世纪80年代后,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已经能够测量出大陆板块的移动了。
随着我们对岩石和地质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逐步地还原着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面貌,距离我们越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我们对其认知也越清晰。其实,我们今天已知的地球表面的板块大大小小就有几十个,而且从地质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在今后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也许会分化出更多的大陆板块,也许相邻的板块汇聚到一起,从而全球的大陆板块数减少成5个、4个。
通常来说,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我们看到的露出海平面以上的陆地形态和面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的许多区域或许都会被海水淹没,浮出水面的“陆地”又将会沉入水下, 像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国家之一,已经面临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不得不放弃自己家园的现实危机。
但是,无论是露出水面还是沉入水下,就地质构造意义上的大陆板块而言,其性质并没有改变。
此外,即使是今天,在地球表面也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会不断地深入和全面,所以说,发现新的“大陆”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3-10题为判断题,请在2号答题卡填涂区的3-10题相应的位置进行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澳大利亚的面积是西兰大陆的1.5倍 。( )
4、科学家发现的西兰大陆只有3个陆块。( )
5、zealangia这个名称是由媒体记者经过推理演绎和加工的出来的。( )
6、在地球上,欧亚大陆的面积是所有大陆中排名第一的。( )
7、高出海平面的陆地是一个地质构造学上的概念,是人们对大陆的最权威的理解。( )
8、地壳的最底层是花岗岩岩石,其主要构成物质是铁镍物质。( )
9、在一亿八千万年前,南半球大陆是一个整体。( )
10、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科学家已经能够测量出大陆板块的移动。( )
【参考答案】略
11、请简要介绍“新大陆”西兰洲。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1.西兰洲是一个地质意义上的大陆,它能够能更准确地描述此区域的地质情况。其面积约为澳大利亚面积的三分之二。该大陆只有三个主要陆块构成,绝大多数面积淹没在水下。2.地质学家早已提出了这个概念。当时,它被认为拥有大陆所需满足的四大属性中的三种。近来,科学家发现它是统一的区域,满足成为独立大陆所需的条件。(字数:148)
12、请给本文写一篇内容摘要。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兰洲,阐述了大陆这一科学概念的含义及其构成与演化历程。首先指出西兰洲是地质意义上的大陆。其面积约为澳大利亚面积的三分之二。该大陆只有三个主要陆块构成,绝大多数面积淹没在水下。其次,介绍大陆在地质构造学上的概念。大陆地壳与洋底地壳构成不同,且比洋底地壳厚。大陆板块可以划分出小的板块。再次,介绍现代大陆的演化进程:分裂、聚合、漂移。南半球所有的大陆是由一个大陆分裂而成的。地球表面的板块有减少的趋势。大陆板块的性质不会改变。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会不断深入和全面。(字数:244)
三、材料作文题(50分)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6年是我国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暖的年份,仅低于2015年和2007年。虽然年平均气温不是最高,但2016年我国气温仍创下了几项纪录。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徐影表示,2016年夏季我国最高温突破了历史极值。从2014年起,高温日数逐年增加,2016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更是比往年多了3天。
从全球来看,全球平均气温比2015年高约0.07℃,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0.83℃,并高出工业化时代之前水平约1.1℃。
2016年还是全球气候充满极端状况的一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经超过4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警示线,甲烷浓度也飙升破纪录,气候变化的长期指标上升至新水平。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缩减严重,打破最低纪录。俄罗斯、北极地区气温比长期平均温度高6℃—7℃。格陵兰冰川开始融化的时间提前,且速度更快,北极地区正以全球平均值两倍的速度变暖。
也许您觉得奇怪,升高1℃听起来不算多啊,为啥能引起很大反响?“升高1℃或2℃,指的是全球平均温度,具体到每个地区或国家,情况就大不相同。”徐影解释,全球平均升温2℃,对于地中海地区而言就是升高3.4℃,北极地区会升高6℃。
徐影介绍,全球升温会引起海水膨胀、海洋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威胁到人口稠密的海岸地区,上海、香港等海滨城市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永久冻土在消融过程中还会释放甲烷。极端暴风雨发生频率增加,可能使低洼地带被淹没。当全球升温1℃—2℃时,发生极端高温的概率就可能增加10倍或更高,也可能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这就会导致该刮风、下雨的地方(时候)不刮风、不下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解释道。
由于气温持续攀升,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都有减小趋势,发生静稳天气的概率增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此颇为感慨,“我1982年来北京上学时,冬天是北风呼啸、寒风刺骨的,天气预报经常说有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高原的强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但现在很少能听到这种预报,所谓‘一九二九冰上走’的情况也基本不复存在。风少了、不冷了,雾霾就没那么容易散。”
极端气候容易导致病菌泛滥繁殖,危害人类健康。例如,去年夏天西伯利亚地区因异常炎热导致冻土层融化,此前封锁在冻土下的炭疽杆菌被释放出来,导致俄罗斯一些地区爆发炭疽疫情。此外,全球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在于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变化往往无能为力,我们必须警惕这些变化。”潘家华说。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以“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为主题,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篇幅为1000-1200字。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以“全球变暖对地球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
2.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 ;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篇幅为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全球变暖还需“冷”思考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6年是我国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暖的年份。高温不仅出现在华夏大地,从全球来看,全球平均气温比2015年高约0.07℃,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0.83℃。这些数据说明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对地球自身和人类而言,产生了诸多深远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与冰川灾难。全球升温会引起海水膨胀、海洋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威胁到人口稠密的海岸地区。热力学理论认为,气温和能量成正相关的关系。全球一旦升温,海水中的有机物等的能量就会增加,就会通过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等形式产生新的微生物,引起海水膨胀。同时,海水的运动又会产生热能,增加海水温度。海水温度增加以后,将导致冰川融化。南极和北极地区海冰的缩减严重,已经打破最低记录。除此之外,格陵兰冰川融化时间提前,融化速度加快。冰川一旦融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一些地势较低的城市,例如香港和上海,便成为全球变暖的受害者。可见,全球变暖是海洋与冰川灾难的罪魁祸首。
全球变暖引发气象紊乱。气象紊乱是指由大气运动、降水等因素导致的一系列反常现象。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暴风雨发生频率增加,可能使低洼地带被淹没。研究表明,当全球升温1℃—2℃时,发生极端高温的概率就会增加,也可能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对于地中海地区相当于升高3.4℃。由于气压原因,地中海地区在冬季本身多雨湿润,但全球变暖之后,冬季反而干燥少雨。此外,气温升高不利于雾霾等污染物扩散。由于气温攀升,大气密度减小,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加,因此,分子之间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都有减小趋势,这就容易发生静稳天气,存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小颗粒如PM2.5就难以扩散,导致雾霾久久盘旋在城市上空。2016年冬季,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与雾霾“邂逅”,就是全球变暖的“功劳”。
全球变暖影响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极端气候容易导致病菌泛滥繁殖,而病菌又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病菌的繁殖速度会大大加快。西伯利亚地区因异常炎热导致冻土层融化,此前封锁在冻土下的炭疽杆菌被释放出来,导致俄罗斯一些地区爆发炭疽疫情。这些病菌一旦侵入人体,后果不堪设想。此外,全球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在于生物多样性的逐渐消失。各种生物的生存都有不同的条件和温度,温度升高以后,有些耐阴凉的生物或冷血动物就会表现出不适应甚至死亡。生物界的各个物种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当某一物种的生物消失后,生物链上的其它物种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全球变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在浩瀚的星空中,地球这颗蔚蓝色的星球诉说着生命演化的历史,记载着人与自然的恩恩怨怨。当全球变暖已然成为定局之时,虽然我们往往无能为力,但又岂能袖手旁观?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科学界和大众都必须警惕这些变化,不至于在未来的哪一天,地球和我们一起承受无法承受之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