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11-17
分享
一、单选题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以下措施与对应目标及表述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B.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C.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D.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属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举措。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三、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8)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A项正确。
B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三、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9)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B项正确。
D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三、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10)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核算,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D项正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下关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范围内推广
④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知识。
第二步,①: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0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这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范围内推广: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 “大包干”,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④: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因此,正确的时间顺序为③①②④。
因此,选择B选项。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在哲学上符合以下哪个原理?
A.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
B.新事物的发展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三大规律知识。
第二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是: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贪图小利。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量变和质变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且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欲速则不达” 意为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说明事物发展需要一定的量变积累,不能跳过必要的过程;“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指只顾眼前的小利益,会影响长远的、更大的目标实现,也体现了忽视量变积累、急于追求局部 “质变”(小利)对整体发展(大事)的危害。二者均符合量变和质变的原理。
因此,选择C选项。
下列描写思念的成语与其所适用的思念对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A.狐死首丘——故土
B.倚闾之思——子女
C.春树暮云——父母
D.葭莩之情——亲戚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春树暮云”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该成语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并非对“父母”的思念。所以该成语与“父母”的思念对象对应不正确。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狐死首丘”意思是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所以该成语与“故土”的思念对象对应正确。A项正确。
B项:“倚闾之思”多用于描述父母急切盼望子女归家的亲情状态。。所以该成语与“子女”的思念对象对应正确。B项正确。
D项:“葭莩之情”中“葭莩”是芦苇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该成语意思是对亲戚的思念。所以该成语与“亲戚”的思念对象对应正确。D项正确。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以下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的是:
A.直接损害赔偿
B.物质损害赔偿
C.间接损害赔偿
D.精神损害赔偿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赔偿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国家赔偿主要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的直接损害。直接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失的赔偿,而精神损害赔偿则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精神痛苦、精神创伤等损害的赔偿。间接损害赔偿通常指的是因侵权行为导致的间接后果,如失去利益、预期收益等,这种损害在国家赔偿法中一般不予以赔偿。然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国家赔偿法的具体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确定。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选题
6. 关于居住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居住权自居住权合同成立时设立
B.居住权人死亡后,居住权人的继承人继续享有该居住权
C.设立居住权必须签订书面合同
D.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知识。
第二步,C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C项正确。
D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D项正确。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八条,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A项错误。
B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条,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B项错误。
下列有关公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B.上行文可以主送一个或者多个上属机关
C.公文的抄送机关可以再次将公文转抄
D.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B项:根据党政机关的行文规则,上行文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通过抄送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做法旨在避免多头领导,确保权属意识,同时保持行文的清晰和责任明确。B项错误。
C项:公文的抄送机关不应再次转抄公文。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公文的传递过程清晰且避免混淆,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政负担。在处理公文时,抄送机关的角色是确保相关信息被传达给需要知道内容但不负责处理的机关,而不是作为二次分发或转发的渠道。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公文的正式性和效率,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处理。C项错误。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狭义的公文主要指2021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正式规定的15个文种,这些文种包括但不限于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这些公文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主要用于政府和党政机关在公务活动中的正式沟通。此外,狭义的公文还包括专用公文,这些公文通常用于特定领域或部门,如外交文件、司法文件等。A项正确。
根据2021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复制、汇编的公文应当按照原件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的戳记,翻印件应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和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这些规定确保了复制、汇编的公文与原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并且在管理和使用上享有与原件相同的待遇。C项正确。
下列古诗俗语,与其反映到物理原理对应正确的有:
A.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运动的相对性
B.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花气袭人知昼暖——分子热运动
D.霜后暖,雪后寒——凝华吸热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
第二步,A项:竹排和青山与岸和彼此之间的相对运动,形象地展示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竹排的运动是通过与岸的相对位置变化来定义的,而青山的运动则是通过与竹排的相对位置变化来定义的。这种相对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是非常基础的,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状态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还取决于所选的参考系。A项正确。
B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隔墙有耳反映了固体能传声。B项正确。
C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花气袭人”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当春天温度骤然升高时,花香会特别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B项:“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融化,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B项错误。
三、判断题
9. 核能又称原子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形式,裂变能主要应用于核能发电。原理是将核能转换成内能再转化成电能。(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核能也称原子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目前核能发电利用的是裂变能。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核燃料在反应堆中通过核裂变产生的热量加热一回路高压水,一回路水通过蒸汽发生器加热二回路水使之变为蒸汽。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通过电网送至千家万户。整个过程的能量转换是由核能转换为热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题目中“核能转换成内能再转化成电能”说法错误,应该是“核能转换为热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
因此,本题错误。
10. 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平流层大气平稳流动,天气晴朗,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是飞机飞行的理想空间。对流层空气对流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发生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1.对流层:对流层空气对流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发生云、雾、雨等天气现象。
2.平流层:平流层大气平稳流动,天气晴朗,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是飞机飞行的理想空间。臭氧层是平流层的一部分,能吸收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保护神”之称。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哈龙分解产生的溴原子、喷气式飞机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臭氧层破坏的三大元凶。
3.中间层:中间层的空气垂直对流强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电离程度强烈。
4.电离层:电离层距离地面50-1000千米。被用来反射和传送高频无线电信号,实现远距离无线电通讯。极光出现在电离层。
5.散逸层: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