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10-29
分享
一、单选题
1.居住在甲市甲区的公民,因走私被位于乙市乙区的海关扣留,该公民不服,应向下列哪个单位提起行政诉讼:
A.甲市或乙市中级人民法院
B.甲区或乙区人民法院
C.甲区人民法院
D.乙区人民法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诉讼法。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五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二)海关处理的案件;(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九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选择A选项。
2.在一起例行检查中,某市公安局干警发现在街头游荡的贾某形迹可疑,遂上前盘问,贾某在询问下交代了跟随毒贩头目李某一起贩毒的事实,根据贾某交代的重要信息,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贾某的行为构成: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准自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
公安干警还没有掌握具体的罪行,只是日常盘查询问工作,贾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且交代同案犯,属于自首行为。因此,选择A选项。
3. 公文的语言表达贯穿整个公文始终,无论是结构框架、标题观点,还是材料组织,都需要运用贴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一般来说,公文语言有( )等特点。
①准确性②鲜明性③华丽性④简洁性⑤时代性⑥规范性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①准确性: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其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表达的概念要准确,判断要恰当,遣词造句要符合语法和逻辑,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准确性是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性:公文的观点要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都要旗帜鲜明地在公文中表达出来,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以便于受文单位理解和执行,因此鲜明性是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②正确。
③华丽性:公文语言要求平实、质朴,以叙述、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更注重内容的准确传达和实际效用,所以华丽性不是公文语言的特点。③错误。
④简洁性:公文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繁琐、空话套话,这样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便于理解和执行,所以简洁性是公文语言的特点。④正确。
⑤时代性:公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反映新的政策、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语言表达也会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使用符合时代的词汇和表述方式,所以时代性是公文语言的特点。⑤正确。
⑥规范性:公文有特定的格式规范和语言规范,在词汇运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要使用规范的公文用语,遵循统一的格式标准,以保证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所以规范性是公文语言的特点。⑥正确。
故①②④⑤⑥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选项。
4.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次变法改革,其中发生在近代史上的变法改革是:
A. 戊戌变法
B. 商鞅变法
C. 庆历新政
D. 王安石变法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近代指的是资本主义出现开始(世界史中的近代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中国的是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间上是指1840年-1949年。A项,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发生在近代,符合;B项,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不符;C项,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不符;D项,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不符。因此,选择A选项。
5.下列说法中,体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镜中花”
B. “水中月”
C. “猪八戒照镜子”
D. “潭清疑水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常识。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让人觉得水很浅。光的反射是指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镜中花”、“水中月”、“猪八戒照镜子”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因此,选择D选项。
二、多选题
6.下列关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幅度指的是一个组织纵向一共分几级
B.管理层次越大,组织的沟通效率越高
C.管理幅度和管理者个人能力成正比
D.管理层次和上下级员工交流频率成正比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组织知识并选错误项。
A项:管理层次是组织的最高主管到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所以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纵向一共分几级,而管理幅度是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数。A项错误。
B项: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所以管理层次越大,组织沟通效率越低。B项错误。
D项:管理层次和上下级员工交流频率成反比,管理层次越多,则组织内上下级沟通效率越低,上下级员工交流频率越低。D项错误。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C项:管理者的能力素质、管理手段的高低与管理的幅度和层次成正比关系,管理者个人能力越强,管理幅度越大。C项正确。
7. 由于常规能源的资源有限,以及因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视,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有:
A.生物质能
B.天然气
C.潮汐能
D.氢能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等。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故本题中的新能源应为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氢能,天然气为常规能源。
因此,选择ACD项。
8. 下列机关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教育部
B.民政部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派出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法。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此外依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教育部,民政部属于职能部门,街道办属于派出机关,是职权性的行政主体;派出所属于派出机构,是授权性的行政主体。因此,选择ABCD项。
三、判断题
9.《诗经》是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部诗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经》是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部诗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若将中华民族的文学史比作一幅璀璨的历史画卷,《诗经》列作卷首最璀璨夺目的一章,当之无愧。因此,本题正确。
10.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自卫行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强调必须是现实的不法侵害,且正在进行。该题我的钱被抢和从别人身上抢钱不构成正当防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