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堰塞湖的考点梳理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辽宁备考技巧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堰塞湖的考点梳理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10-11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2025年9月,台湾花莲地区受强震与连续降雨影响,马太鞍溪上游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由于堰塞体松散、降雨持续,9月24日堰塞湖溃决,洪水冲毁下游桥梁、公路,村落被迫撤离。关于堰塞湖的知识点大家都了解哪些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堰塞湖的概念

在自然界,由于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山体滑坡的泥石流等原因引起的堵截山谷现象,导致原有水系被堰塞物强行堵塞。河谷被堵截后,流水在堵塞物体上方聚集,时间一长往往形成湖泊,这就是堰塞湖的来历。

二、堰塞湖的形成条件

一般来说,堰塞湖形成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①地理条件:区域内有江河流过,且河床宽度不大,尤其以V形河谷更有利于堰塞湖的形成;

②地质条件:在地震、降雨、融雪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岸坡的山体有发生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可能;

③水源条件:上游有充分的水源条件或汇流条件;

④蓄水条件:堰塞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挡水能力,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三、堰塞湖的分类

(一)根据堰塞湖的形成原因,可将堰塞湖分为滑坡型堰塞湖、崩塌型堰塞湖、泥石流型堰塞湖、熔岩型堰塞湖、冰碛型堰塞湖五类

1.滑坡型堰塞坝在各种地形、地貌、地层中均有发现,尤其在易滑地层中较为常见。其透水性和强度受原易滑地层特性的影响和控制,材料强度、渗透与抗渗性与原岩土体密切相关,材料的异质性较大。该类堰塞坝在我国的岷江上游较为常见。

2.崩塌型堰塞坝,多发育于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山谷陡峭、地形复杂、岩层碎裂,新构造运动强烈,易于形成各种堵江崩塌与大规模的山崩。崩塌型堰塞坝一般规模较小,受原地质结构条件的影响,材料差别也较大、透水性强、强度高。

3.在强降雨或冰雪融化的情况下,滑坡或者崩塌形成的岩土体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水流的掺加,逐渐转化成泥石流,堵塞河谷,或者大量物质被搬运到溪流沟口堵塞干流,形成泥石流型堰塞坝。泥石流形成的堰塞坝的透水性与强度跟原岩土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密切相关,坝体材料总体较均匀,细粒含量较高,含水量较大,透水性差,强度较低,抗渗性差。

4.熔岩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类型,常见于火山活动区域,全球典型案例包括中国东北的五大连池、镜泊湖及尼加拉瓜的尼加拉瓜湖。此类湖泊多分布于地质活跃带,中国境内主要集中于黑龙江省,如镜泊湖由5550年前玄武岩熔岩堰塞牡丹江形成,面积约90.3平方千米,为中国最大熔岩堰塞湖。

5.冰碛堰塞湖是由冰川退缩时冰碛物阻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的天然湖泊,属于冰川堰塞湖类型,主要由冰碛垄、终碛垄等松散沉积物拦截冰川融水形成。多分布于新疆、西藏及黄河流域冰缘地貌区,冬春季节易形成冰坝。

(二)按照堰塞体堆积材料成分,堰塞湖可分为堆石型、土质型、土石混合型和其他类型

1.堆石型堰塞湖。堰塞体主要以巨石、大块石、块石为主组成,兼夹杂碎石与土料。其特点是:堰塞体结构空隙较大,自然搭配不均一,结构相对稳定,极易产生堰体渗流,一般堰塞体顶部较难形成过流,不易整体溃决。

2.土质型堰塞湖。堰塞体主要以风化层、覆盖层土料为主,兼夹杂强风化或卸荷岩体。其特点是:结构中等密实,堰体本身透水性较差,顶部极易产生溢流。易发生较大程度的溃决,直至全溃。

3.土石混合型堰塞湖。堰塞体主要以土料和风化岩石料组成,成分基本对等。其特点是:结构自然搭配,较为密实,堰塞体本身透水性较差,易形成顶部溢流,也易发生一定程度的溃决,但规模比土质型堰塞体要小。

4.其他类型堰塞湖。堰塞体主要以土石材料之外的其他堆积物组成。其特点是:堰塞体成分比较特殊,不像普通土石堰塞体的一次性成型,通常其体积随着冰凌或熔岩的聚集而逐渐增加,堰塞湖的规模会逐渐变大。

四、堰塞湖的主要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的影响。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有可能导致重大洪灾。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五、防治措施

(一)专家判断与评估

首先,专家需判断堰塞湖的溃决方式并评估其危险性。堰塞湖的溃决方式通常有两种:逐步溃决和瞬时全溃。逐步溃决的危险性相对较低,然而,若多个堰塞湖相继发生逐步溃决,下游的堰塞湖则可能面临瞬时全溃的风险,这是最为危险的情况。专家会综合考虑堰塞湖的数量、间距,堰塞坝的规模、结构,以及堰塞湖的水位和水量等因素来进行判断。如果堰塞坝是由粒径较小、结构松散的土石构成,那么它相对更容易发生溃决。

(二)具体防治措施

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堰塞湖,必须采取人工挖掘、爆破或拦截等措施来引流,以逐步降低水位,防止发生大的洪灾。由于蓄水后的堰塞湖具有巨大的势能,一旦湖口破裂,势能将转化为动能,破坏性将大大增强。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疏通导渠、逐步排水以及炸开堰塞体的综合方案。

(三)监测与预警

最后,在排险过程中,应对堰塞湖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应立即对危害严重、情况危急的堰塞湖展开现场调查评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预测堰塞湖的溃决时间和泛滥范围。同时,需要撤离居住在泛滥范围内的受灾群众,安排抢险救援人员的临时驻扎场所,并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模拟演练】

1.(单选题)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我国最大高山堰塞湖是:

A.洞庭湖

B.镜泊湖

C.青海湖

D.滇池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镜泊湖,火山熔岩堰塞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境西南部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

因此,选择B选项。

2.(单选题)关于地理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潟(xì)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

B.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C.断层湖,是构造湖的一种类型,云南昆明的滇池就属于断层湖

D.喀斯特湖主要靠降雨供水,水量一般不稳定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河流湖泊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喀斯特湖,又称“岩溶湖”,在石灰岩地区分布较广。由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是侵蚀湖的一种。它可以是由具有溶蚀性的水对可溶岩进行溶蚀作用后,形成了洼地积水,也可以是由地下水溶解土壤中的盐类引起塌陷而生成塌陷湖。喀斯特湖主要靠地下水供水,水量一般较稳定。也有的湖底与地下河相通,只在雨季时出现,干旱季节湖水流入地下河而消失。D项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xì)湖。能起隔离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岛、沙坝、沙滩、沙丘、鲕(ér)滩等。潟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在潮湿地区因河水大量注入而发生淡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强烈蒸发而发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条件下,这种盐度变化可相当大。因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两个亚相。当盐度>3.5%时为咸化潟湖,盐度<3.5%时为淡化潟湖,它们在沉积物成分、生物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A项正确。

B项: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B项正确。

C项:断层湖,断层陷落,积水聚集形成的湖泊,是构造湖的一种类型。如中国云南昆明的滇池、四川的邛海、青海的青海湖、内蒙古的呼伦池、昆明阳宗海、抚仙湖、杞麓湖和内蒙古的岱海等以及东非大断裂带中的湖群,都是断层湖。其特点是湖岸平直而狭长,岸坡陡峻,深度较大,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沿着和断层线一致的方向延伸。大的断裂可形成断层湖带。C项正确。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