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08-25
分享
一、单选题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事件是: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百色起义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 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排除。
B项: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起义。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而我海内外之同胞,无不以此而大生奋感”。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B项排除。
D项:百色起义,又叫右江暴动,是1929年12月11日,由邓小平、贺昌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这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2.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
B.二十四节气是以长江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C.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日月运行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确立的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太阳高度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B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第一次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完整、科学的记载。A项正确。
C项: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C项正确。
D项: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太阳高度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D项正确。
3.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不伴随化学变化的是:
A.切开的土豆暴露在空气中,切口处逐渐变黑
B.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后,有色污渍因氧化作用褪色
C.白炽灯中的钨丝在高温下发光发热,提供室内照明
D.氢氧化钙溶液粉刷墙面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钨丝发光发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从固态变为液态再蒸发为气态,最终在灯泡玻璃上凝结,为物理变化。C项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土豆中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醌类化合物(黑色素),导致褐变。该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项正确。
B项:含氯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使其褪色。这一过程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
D项:氢氧化钙溶液粉刷墙面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和水,这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正确。
4.近期,某地区实施了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该政策将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使用范围从仅限本人,扩展至允许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共同使用。关于这一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属于政府对居民收入的直接调节,体现了初次分配的作用
B.家庭共济政策能够直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C.该政策可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优化家庭医药费用支出
D.该政策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均衡分配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通过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参保人员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发生的医疗费用,可以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并且能够减轻家庭的医疗负担,优化家庭医药费用支出。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如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都属于初次分配。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不属于初次分配。A项错误。
B项:家庭共济政策并不直接降低医疗费用,而是优化了家庭内部医药费用的支出结构。B项错误。
D项:家庭共济政策主要关注的是家庭内部医保资金的使用,而非全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D项错误。
5.关于党政机关公文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文应由机关办公室统一管理
B.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由本级机关决定
C.公文被撤销或废止的,视为自始无效
D.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设立党委(党组)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选项中“机关办公室”说法错误。A项错误。
B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公文的密级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的,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B项错误。
C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选项中“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始无效”说法错误。C项错误。
二、多选题
6.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表述,正确的是:
A.赵某故意挑衅钱某,随后对钱某进行推搡,造成钱某身体局部淤青,此行为属于不法侵害,钱某有权进行正当防卫
B.孙某与周某发生口角,孙某先动手打了周某一巴掌,但未造成明显伤害,此行为不应认定为不法侵害,周某不可进行正当防卫
C.吴某看到邻居郑某正在对一名儿童实施暴力虐待行为,吴某上前制止,郑某不听劝阻并继续施暴,吴某可对郑某实行防卫
D.王某和李某因停车位问题发生争吵,争吵结束后王某离开,之后李某却突然冲上去对王某拳打脚踢,王某使用身边物品进行反击,一般不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A项:赵某故意挑衅并推搡钱某,造成钱某身体局部淤青,赵某的行为具有侵害性、违法性,属于不法侵害。根据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被侵害人有权进行正当防卫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项正确。
C项:郑某对儿童实施暴力虐待行为,严重侵犯了儿童的合法权益,属于不法侵害。吴某作为目击者,上前制止郑某的施暴行为,郑某不听劝阻继续施暴,此时吴某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可以对郑某实行防卫,这是符合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和目的的。C项正确。
D项:王某和李某因停车位问题发生争吵,争吵结束后王某离开,此时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之后李某突然冲上去对王某拳打脚踢,王某使用身边物品进行反击,由于王某的反击行为是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进行的,不符合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这一时间条件,所以一般不被认定为正当防卫,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孙某先动手打了周某一巴掌,虽然未造成明显伤害,但孙某的行为具有主动攻击性和违法性,属于不法侵害。周某作为被侵害人,有权针对孙某的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不能因为伤害不明显就否定其不法侵害的性质和周某的防卫权。B项错误。
7.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A.宋徽宗在中秋家宴上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B.纳兰性德吩咐厨房晚上做一道黄瓜炒鸡蛋
C.谢灵运拜读《徐霞客游记》后,对书中描写的景色心生向往
D.明代的大臣借鉴“青苗法”,制定新的改革内容
【答案】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知识。
第二步,B项: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16世纪中期)。黄瓜并非中国的本土食物,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公元前122年左右)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初称“胡瓜”。B项有可能出现。
D项: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明代晚于清代,D项有可能出现。
因此,选择BD选项。
【拓展】A项: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书画家。京剧,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1],形成了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腔调、念白以京汉语言为主的、湖广音加中州韵的京剧。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玉堂春》《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等。A项宋徽宗不可能欣赏京剧。
C项:《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谢灵运是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东晋名将谢玄之孙。C项谢灵运不可能读到《徐霞客游记》。
8.下列科技成就与其领域对应正确的是:
A.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B.鲲龙——水陆两栖飞机
C.天问二号——火星探测
D.谷神星一号——气象卫星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
第二步,A项:2025年,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当时最高水准超导量子计算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3月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认为其“构建了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A项正确。
B项:AG600水陆两栖飞机(全称: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简称:AG600,代号:“鲲龙”),是中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2025年5月22日,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简称中航工业)获悉,中国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22日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完成首次飞行。当日9时59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加格达奇光明机场起飞,12时03分在该机场平稳降落,历时2小时4分钟,完成了在大兴安岭地区首次空域适应性飞行。据介绍,本次适应性飞行,为AG600飞机熟悉大兴安岭林区山形地貌、气候特征奠定基础。当天还进行了AG600飞机在该地区的首次灭火任务基本操作训练。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C项:天问二号,曾用名“郑和号”,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小行星探测器。2025年2月20日,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5月14日,执行天问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顺利由技术区转入发射区,并完成吊装、对接等工作。5月18日,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5月26日已经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截至2025年6月6日上午,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8天,与地球距离超300万千米,工况良好。C项“火星探测”说法错误。
D项: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商业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截至2025年3月21日,谷神星一号已经成功完成18次发射,将7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是民营航天领域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商业运载火箭,持续推动着中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D项“气象卫星”说法错误。
三、判断题
9.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地理知识。
第二步,吐鲁番盆地地处新疆天山东部南坡,其地理位置独特。它西起阿拉山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跨度达245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整体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内陆盆地中,面积大小有着明确的排序。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而第二大内陆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它位于新疆北部,处于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题干中“吐鲁番盆地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吐鲁番盆地从组成部分来看,主要涵盖了吐鲁番市、鄯善县以及托克逊县。吐鲁番盆地的主要特征十分鲜明,地势极为低洼,大部分区域地面海拔在500米以下,艾丁湖湖面更是低于海平面154.31米,这使其成为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气候方面,夏季炎热干燥,堪称中国著名的“火洲”,气温常常飙升至40℃以上。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天山山脉隆起过程中,南麓发生断裂下陷,进而造就了这一盆地。
10.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上甘岭战役发生于抗美援朝战争中,而非抗日战争。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双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进行了长达43天的反复争夺,战斗极为惨烈。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中日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被称为“血肉磨坊”,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长期抗战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因此,本题错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