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08-13
分享
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里,科技成就一直是重要考点,尤其在知识更新迅速的当下,了解最新科技进展对备考意义重大。接下来,为大家梳理2025年6、7月那些不容错过的科技成就考点。
能源类
6月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这是我国首个投产送电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直流受入工程
6月14日,经秦山核电“和福一号”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并通过相关检测,标志着秦山核电填补了我国商用堆辐照生产钇-90的技术空白,我国成功掌握商用堆生产钇-90技术,可实现钇-90的批量化生产
6月26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宁段成功投产。至此,西气东输四线全线贯通投产
6月30日,随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达州净化公司原料气日处理量达到400万立方米,国内最高含硫整装气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成功调试投运,标志着中国石油首个自主开发的特高含硫整装气田全产业链正式诞生
7月2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这是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该项目与前期投用的桩基式水面光伏联动,成为目前中国石化规模最大的水面光伏电站
7月10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顺利下线,单机功率17兆瓦,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
7月13日,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历经15年建设正式“合龙”
7月15日,我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再度扩容,规模增加到7座,新增库容7.08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在内的大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季节调峰、应急供气提供保障
7月29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我国最大超深油气区——富满油气区日产油气突破一万吨,标志着我国8000米级超深油气开采步入规模上产新阶段
生物医学类
6月1日,记者从峨眉山市委宣传部获悉,时隔数十年,极度濒危的“植物大熊猫”——峨眉拟单性木兰近日在峨眉山再次绽放,这也是该植物植株在野外回归点首株开花
近日,科研团队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新的蜘蛛物种,取名为齐云山呵叻蛛。该蜘蛛物种在国内属首次发现
6月2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迎飞团队,首次系统揭示小鼠、猪、食蟹猴三种模式动物肠道噬菌体的组成特征与分布规律。通过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食蟹猴是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更理想的动物模型
6月21日,据法新社报道,法国科学家日前宣布发现一种全新血型,该血型以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国属地瓜德罗普岛命名,称为“瓜德阴性”。这标志着国际公认的人类血型系统数量增至48种
交通工程类
6月4日,国内跨度最大的塔梁分离、无横撑外倾式矮塔斜拉桥——新建浙江金华至建德高速铁路新安江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金建高铁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
6月5日,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舟山侧建设现场,“定海号”盾构机掘进里程突破3135米,标志着长6270米的金塘海底隧道舟山侧盾构施工完成过半,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建设取得新进展
6月12日,两座总重量近万吨的连续梁完成对接,标志着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哈伊高铁哈尔滨至铁力段全线跨度最长、重量最大的转体桥——绥化南特大桥成功转体,有力推动全线建成通车进程
6月16日,浙江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南北两座主塔双双封顶。这是国内首座市域(郊)铁路跨海大桥,此次封顶的两座主塔高度均为225.5米,相当于75层的摩天大楼高度
6月25日,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大桥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东北地区里程最长的跨海大桥项目正式迈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该项目全长25.5公里,计划2029年建成通车
7月3日,随着最后一块桥面板安装完成,黄河宁夏段桥塔最高、倾角最大、施工技术最复杂的公路斜拉桥——中卫黑山峡黄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
7月8日至11日,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该列车采用高温超导技术,通过列车自带的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之间形成强大磁力,达速后即可实现无接触悬浮运行,最高运营时速达600公里
7月30日,渝武高速拓宽改造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马鞍石嘉陵江复线桥全桥顺利合龙,为渝武高速拓宽改造项目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船舶技术类
6月11日,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在上海被命名为布兰兹哈奇号,我国在绿色船舶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
6月26日,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入列。其创新应用北斗集成系统、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等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成为全国马力最大、锂电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轮
7月20日,全球首艘8万吨级通海型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交付,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养殖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船由巴拿马型散货船改装,设7个养殖舱,水体近8万立方米,可年产高品质鱼类2000余吨
7月23日,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正式命名并交付。“未来”号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续航力大于10000海里,自持力超60天,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
航天航空类
6月9日,我国和巴西合作的国际空间科学合作项目——“捕捉宇宙中重子声学振荡信号(BINGO)射电望远镜”主体结构从石家庄顺利出厂发运,标志着该射电天文望远镜圆满完成设计与制造工作,将正式进入集成阶段
6月11日,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车是力箭二号工程研制阶段的重大标志性地面试验之一,对该型火箭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为首飞发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梦舟载人飞船是我国面向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飞船自身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整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神舟飞船相比,改变了以往“火箭负责逃逸、飞船负责救生”的模式,由梦舟载人飞船系统承担逃逸抓总职能,全面负责逃逸与救生两项任务。 梦舟载人飞船未来将成为支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核心载人飞行器,此次试验成功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7月3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7月8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阶段
7月9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公布,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
7月15日,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本次任务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火箭采用“新三垂”的测发模式,具备“零窗口”发射能力,采用起飞时间修正加迭代制导技术,最大可推迟120秒点火,保证火箭入轨精度。 天舟九号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上行航天员生活物资、锻炼装置和医监用品等,将全面保障航天员在轨生活;上行的航天员出舱保障物资、平台工具和维修备件等,将确保航天员出舱活动顺利开展;生命医学、材料学等设备设施和实验样品,将支撑在轨科学实验持续推进。 它再创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量的新高,大概是6.5吨;另外,首次具备了三个月应急发射能力
7月16日,国内首个专注低空飞行器气动研究的复合型风洞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正式落成并启用。该风洞填补了低空飞行器从实验室研究到真实场景验证的基础设施空白,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7月24日发布消息,其自主研制的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功首飞,后续将全面开启科研试飞和符合性验证试飞工作
7月27日,我国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7月30日15时49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长征八号甲火箭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起飞主动漂移控制、过冷液氧加注等多项技术创新
制造业装备
7月9日,全球最大辗环机(22米)全系列轴承在河南省洛阳市下线。此次交付的全系列轴承具备高承载、长寿命、高可靠性、抗冲击性能强等特点,打破了中国高端轴承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7月13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24套2000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在珠海启运巴西,这是目前我国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油气装备之一,标志着“中国制造”深海装备获得了国际主流市场的认可
天文类
7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我国首个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建成并实现首光观测,成功获取了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吉赫兹(GHz)频段的清晰图像,标志着我国在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依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银河系一团超高速运动的星际气体云中,首次观测到了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
其他类
信息技术\芯片
6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通用处理器——龙芯3C6000在北京发布,其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指令系统龙架构,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
人工智能
6月28日,我国首个发电专业大模型——“擎源”在京发布,为安全、高效、绿色、智慧发电提供“超级大脑”
水利\调水工程
6月29日,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子项目北干渠一期工程竣工验收,标志着青海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历经29年建设实现全面竣工验收、整体投入运行
海事\环保技术
7月1日,我国海事系统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专业溢油回收船——“海巡041”轮在河北正式列编。“海巡041”轮总长79米,续航力3000海里,在没有供给的情况下可航行20天,能够适应复杂海况下的长时间作业需求
海洋\科考船
7月13日,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同济”号是一艘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可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
地质\矿物发现
7月1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主矿矿段的矿体中部,发现一种新稀土矿物,命名为“钕黄河矿”。日前,该名称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全票批准通过
【试题练习】
(单选)2025年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关于梦舟载人飞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梦舟载人飞船是我国面向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
B.飞船自身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搭载最多5名航天员,整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改变了以往“火箭负责逃逸、飞船负责救生”的模式,梦舟载人飞船系统承担逃逸抓总职能,全面负责逃逸与救生两项任务
D.梦舟载人飞船未来将成为支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核心载人飞行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25年6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
AB项:梦舟载人飞船是我国面向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飞船自身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整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A项正确,B项“可搭载最多5名航天员”说法错误,应是“7名”,B项错误。
C项:与神舟飞船相比,改变了以往“火箭负责逃逸、飞船负责救生”的模式,由梦舟载人飞船系统承担逃逸抓总职能,全面负责逃逸与救生两项任务。C项正确。
D项:梦舟载人飞船未来将成为支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核心载人飞行器,此次试验成功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D项正确。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