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7.7)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河北备考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7.7)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07-07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一、单选题

1.2025年6月17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指出,两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贸易额增长( )。

A.25%

B.30%

C.35%

D.40%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领导人重要思想、讲话与文献

第二步,2025年6月17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指出,两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贸易额增长35%,产业投资、绿色矿产、科技创新等合作积极推进。C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2.建筑工人原本每天工作8小时,包工头强制实行“两班倒”后,每日工时延长至12小时,但工资并未增加,“加班”得到的劳动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过量剩余价值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知识。

第二步,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直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价值。

C项:‌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差额部分。

D项:没有“过量剩余价值”的说法,干扰项,排除。

3.下列古诗文描述的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与对应物品的物理原理不相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与“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弯折”

B.“花气袭人知骤暖”与“水银温度计”

C.“一道残阳铺水中”与“凸透镜”

D.“坐地日行八万里”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运行”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一道残阳铺水中”是平面镜成像,蕴含的是光的反射原理。光的折射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凸透镜”蕴含的是光的折射原理。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潭清疑水浅”描述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导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弯折,同样是光的折射现象。A项正确。

B项:分子热运动指一切微观粒子(包括分子、离子、原子等)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则越剧烈。“花气袭人知骤暖”和“水银温度计”的热胀冷缩原理蕴含的都是分子的热运动原理。B项正确。

D项:“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地球自转导致地面物体随地球表面运动。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地面静止,其轨道高度和速度与地球自转直接相关。二者都基于地球的自转以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状态。D项正确。

4.中国古建筑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中国古建筑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天人合一”,强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B.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以圆形土楼最具特色,其建筑功能主要是抵御外敌和家族聚居

C.西安大雁塔是唐代佛教建筑,最初是为保存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

D.因县治和府治同在一座城内,故平遥古城是典型的“城套城”风格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徽州古城分为内城和外廓,因为历史上古徽州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所以呈现独特且典型的“城套城”风格。而平遥古城保存着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风格,并非“城套城”风格。D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以拙政园、留园等最为著名。其设计理念深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A项正确。

B项: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地区,尤其是永定、南靖等地。土楼以圆形、方形等造型独特而闻名,其建筑功能兼具防御性和居住性。圆形土楼因其结构坚固、视野开阔,能够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同时满足家族聚居的需求。B项正确。

C项:西安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是唐代佛教建筑的典范。该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由玄奘法师主持修建,最初目的是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大雁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C项正确。

5.根据我国《宪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B.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D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A项正确。

B项:《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B项正确。

C项:《宪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D项正确。

二、多选题

6.下列中国古代文人组合,表述正确的是:

A.‌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B.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超、张衡‌

C.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D.苏门四学士——苏轼、秦观、晁补之、张耒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

第二步,A项: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的合称。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A项正确。C项: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B项错误。

D项: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D项错误。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是:

A.王某质疑我国与他国建交的行为,遂提起行政诉讼

B.张某认为省政府对公务员刘某进行的嘉奖不合适,于是提起行政诉讼

C.李某认为民政部门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遂提起行政诉讼

D.田某对公安机关扣押其财产不服,于是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A项符合(一),B项符合(三)。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十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C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D项不符合题意。

8.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关于收文办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收文办理的核心环节是承办

B.初审的重点是公文内容是否表达清晰

C.在公文的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过程中,共有的程序是登记

D.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A项:收文办理的核心环节是承办。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A项说法正确。

C项:在公文的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过程中,共有的程序是登记。B项说法正确。

D项:催办是及时了解掌握公文的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办结。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D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项规定:“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B项错误。

三、判断题

9.历朝历代为强化中央集权推行了许多措施,最早创建“内阁制”与设立“军机处”发生于不同朝代。(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制度。

第二步,内阁制:始于明朝,是明朝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权力过大可能威胁皇权的情况,果断废除丞相制度。然而,这一举措虽加强了皇权,却使得皇帝一人要处理极为繁杂的政务,不堪重负。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正式设立内阁。内阁成员多从翰林院官员中选拔,一开始他们只是皇帝的顾问,为皇帝提供建议和参考,品级不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内阁权力逐渐增大,开始参与到国家事务的处理当中,比如通过票拟的方式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不过,内阁始终没有法定的地位,不能像丞相那样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其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信任程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不恢复丞相制度的框架下,为皇帝提供政务辅助,以保证皇权高度集中的同时,又能让国家政务得到有效处理。其形成原因主要就是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压力过大,需要有机构协助。主要目的是帮助皇帝处理海量政务,同时维护皇权独尊。活动方式主要是票拟等,为皇帝决策提供依据。

军机处:雍正时期,一方面为了应对西北战事,需要一个高效且机密的机构来处理军事事务;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等对皇权的制约,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由皇帝从亲信的满汉大臣中挑选,他们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没有丝毫自主决策权。军机处具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等特点。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国家的所有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皇帝手中。形成原因主要是军事需要以及强化皇权的诉求。主要目的就是强化皇权,让皇帝能够直接、高效地掌控国家的军政大事。活动方式是官员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然后迅速传达执行。

“内阁制”创建于明朝,“军机处”设立于清朝,二者所处朝代不同。

因此,本题正确。

10.在实际的管理控制活动中,管理人员对发现的所有偏差都需要进行纠正。(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偏差是指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在管理控制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偏差都需要纠正。有些偏差可能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例如市场环境的短期波动、个别员工的临时突发状况等,这些偏差在短期内不会对组织的整体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无害偏差”。

因此,本题错误。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