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河南面试模拟题

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

华图事业单位 | 2021-09-08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王国维所讲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这是以他本人多年研究实践的丰硕成果为基础的,自然也难免受到他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古史新证》讲义中列举“纸上之材料”,从《尚书》、《诗》、《易》,一直到先秦诸子和《史记》,差不多包括了所有有关的传世典籍,而“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即甲骨文字与商周金文。王国维当年只能提到这两者,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考古学仍处于发轫阶段,到后来李济先生论“古史重建”时,就将田野考古放到突出的位置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A.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基础

B.所运用的核心材料

C.在当时受到的局限

D.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即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之后通过“这”引出作者对王国维方法的评价,论述他的方法受到当年历史条件的限制。接下来通过列举王国维的具体文献,详细阐述“二重证据法”的局限所在。文段结构为“分—总—分”,重点句为文段第二句,强调“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受到那个年代历史条件的限制”。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形成的历史条件”在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和D项:“所运用的核心材料”和“与李济‘古史重建’的区别”对应文段解释说明部分,非文段重点。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