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0.12.7)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0.12.7)

华图教育 | 2020-12-07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1.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A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题干中没有体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A项错误。B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说明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项正确。C项:量变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变化,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题干中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项错误。D项: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题干中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项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2.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质量互变规律

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规律

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A项: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之中。虽然冬天和春天具有自然规律上的先后顺序,但是此非诗句重点,其重点在于强调冬天的寒冷和春天的美好之内在联系。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题干并未体现,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前一个周期的终点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甚至是倒退,但是,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冬天”意味着道路的艰辛和曲折,经过曲折,将会迎来美好前途的“春天”。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C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D项: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题干并未体现对立统一规律,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A项: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存在差别,两者的发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A项错误。B项:社会的发展由人民群众推动,不是纯粹自发的过程,B项错误。C项: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积极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消极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项错误。D项:“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体现了社会发展有其规律,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p#分页标题#e#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A项: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而服务。上层建筑可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绝不能独立于经济基础,最终还是根源于经济基础。故A项与题干最为贴近。B项: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这种说法错误,例如法律这种上层建筑,基于立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时就会先于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制定。B项错误。C项: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有时上层建筑的部分会超前于经济基础,有时会落后,两者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C项错误。D项: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化而错误,并不是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比如道德、哲学等很多观念上层建筑都是经济基础间接决定的。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5.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D.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A项:人类社会是进步的,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但这不等同于恢复原始生态,若是这样的话人类社会文明便不会创新发展,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A项错误。B项: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说法过于片面。B项错误。C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与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和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关系。题干中黑龙江垦区开荒、退荒的历程反映了“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C项正确。D项: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与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人总是处于“被支配地位”说法错误。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6.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观点不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无物常住一切长流

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并选错误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无常势、无常形均强调事物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即物质处在运动变化之中。A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这句话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题干中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当中。与题干中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天不变,道亦不变”出自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意思是:“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不变”强调的是静止。故C项与题干的观点不一致。D项:“无物常住一切长流”意思是:“没有事物是一直不变的,都如同河流一样处在运动变化一种”,强调的是运动变化。与题干中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但与题意不符,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p#分页标题#e#

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则故事里面的庄子和惠子属于哪一种哲学派别: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A项: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庄子和惠子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A项错误。B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庄子和惠子不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项错误。C项:这则故事的译文是,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体会客观事物也就是鱼的思想,而惠子则是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定庄子的主观意识,所以二者都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C项正确。D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庄子和惠子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马非马”的说法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和实生物”是朴素唯物论观点

C.“畏天命”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并选错误项。A项:“白马非马”从根本上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所以“白马非马”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和实生物”出自《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成而物生,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即不同性质的东西相加称作和,和能生成新事物;相同性质的事物相加称作同,同则产生不出新事物,因此先王将土与金、木、水、火相混,生成万物。典型的朴素唯物论观点。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畏天命”的“天”是指脱离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也可以说是神明。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如果得罪了上天,祈祷什么神也没有用的。天属于一种“客观”精神,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D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9.以下说法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揠苗助长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并选错误项。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③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A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揠苗助长”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这个成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理。B项错误。C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如果不能一小步一小步的走,根本没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告诫人们小错一定要及时改正避免因为对小错的纵容而酿成更大的错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选项。#p#分页标题#e#

10.(多选)历经70年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今天,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70年沧桑巨变,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哲学上看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E.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E【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AE项:根据设问,我们应该依据题干信息在选项中选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或意义。题干信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同心同德”说明我们的中国心指引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艰苦奋斗”说明了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实践,从哲学上讲,都是在发挥我们意识巨大的能动作用,在这种积极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伟大成就,也说明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E项正确。B项:题干并未体现社会理想对人生的作用,题干是从整个国家民族来说的,而没有强调个人。B项错误。C项: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很多因素,具体取决于什么理论也没有定论。C项错误。D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客观事物。D项错误。因此,选择AE选项。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