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真题库 | 2020-04-28
分享
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提供以下事业单位考试试题信息:2018年6月9日天津市和平区、南开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试题》试题及解析,更多关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格复审,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面试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三、名词解释 请对下列名词作出解释。
1. (主观题)心智技能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2. (主观题)替代强化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替代强化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术语,它是儿童在社会化行为发展中的一种强化形式。它不像是直接强化那样针对儿童行为本身,而是儿童观察到他人行为及行为所受到的强化,受其影响发生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的行为,也成为间接强化。
3. (主观题)先行组织者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
【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四、简答题 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
1. (主观题)简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
(1)教材处理: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可行。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知识讲解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安排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切适中性。
(2)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逻辑严谨,是否运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工整、完美、简明、扼 要,条理清楚。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演示、讲解,演示和讲解能否有机结合。
(3)教学方法:方法选择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适应,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课堂教学机智如何。是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体现的如何,教学原则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的课上各环节讲、练、演示、板书及主次内容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做到精讲多练,加强能力培养。是否有意识、恰当的运用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教学。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基础好、中、差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
2. (主观题)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策略有哪些?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1)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
(2)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 (主观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一般来说,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五、论述题 请按题目要求,进行简答。
1. (主观题)调查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青少年不知如何实施“创造”,缺少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不多,青少年创造力培养依然值得关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请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及相应的培养措施。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人们倾向于用发散思维的特征来代表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
创造性的培养措施有: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比如说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说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比如说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比如说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比如说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给予接纳。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比如说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4)重视非逻辑思维:比如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比如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等。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4)头脑风暴训练:即集体讨论,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
六、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主观题)最近一段时间,愁坏了初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孙老师。她发现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梁丽同学,整天愁眉不展,临近中考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有些下降,几次模拟考试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谈心时,梁丽说她最近无心学习,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为谁而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和信心考上重点高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很迷茫。另外,孙老师还发现“插班生”王磊同学行为孤僻,和同学很少有交流,无法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认为同伴们不跟他玩耍是因为看不起他是从别的学校插班来的,觉得大家对他都充满敌意。孙老师还发现一些同学身上有类似的心理问题发生,对此,孙老师很是着急。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表现?(5分)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材料中初三学生大部分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个体的特点是: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学生表现为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2. (主观题)最近一段时间,愁坏了初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孙老师。她发现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梁丽同学,整天愁眉不展,临近中考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有些下降,几次模拟考试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谈心时,梁丽说她最近无心学习,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为谁而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和信心考上重点高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很迷茫。另外,孙老师还发现“插班生”王磊同学行为孤僻,和同学很少有交流,无法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认为同伴们不跟他玩耍是因为看不起他是从别的学校插班来的,觉得大家对他都充满敌意。孙老师还发现一些同学身上有类似的心理问题发生,对此,孙老师很是着急。
如果你是孙老师,对案例中这些情况有何应对措施?(5分)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如果我是孙老师,我将会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
所以,对于成绩一直不错的梁丽,我会首先肯定她以往的成绩和学习能力,帮她找出她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把她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找出正确归因,指导她在课堂上注意精力听讲。并且引导她找回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告诉她自己的价值,学习不是为谁而学,而是为了自己、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学习,每个人都背负着明天,有了明天就有希望。
对于插班生王磊,应该帮助他融入集体,找到集体归属感。可以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引导王磊参与活动,让大家多了解王磊,也可以在班内设施“学习帮助小组”,给王磊找热爱帮助他人、平易近人的同学与其组成“学习帮助小组”。并且私下给王磊心理辅导,告诉王磊来到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引导其放下戒备心理,加入班集体。
对于班内其他同学的类似情况,需要教师的认真观察发现,根据不同的表现,对症下药,耐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形成健全的人格
3. (主观题)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应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A班班主任决定将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停掉,将平日的活动时间改为自习背诵时间,考试科目的任课老师也积极配合,对考试知识点和教材应考内容进行了几次集中性的讲解,并在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但期末考试过后,A班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却有部分学生产生了逃课、厌学等行为或负面情绪。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感,B班班主任决定引入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一段时间过后,确实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更加主动、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更加活跃,还有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让他欣慰的是,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和放学回家中后,仍旧和同伴、父母进行知识竞赛,以此巩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然而,班主任还发现一些学生为了竞赛名次,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有学生在竞赛中用手机作弊、偷藏资料等行为,这让B班班主任大为不满。
结合案例,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分析A班和B班的教学现象。(6分)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教育对A班和B班有个体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根据不同分类,教育功能的类型不同。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材料中,A班班主任取消了学生音体美课程的正常进行,加紧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对个体发展产生了影响和作用,属于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功能。材料中,B班教师使用知识竞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也属于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材料中,A班班主任的做法非但没有使学生成绩上升还下降,阻碍了个体发展,属于教育的负向功能。材料中,B班班主任刚开始实施知识竞赛时,班内学习积极性高涨,属于教育的正向功能,但是在后期,班内出现了恶性竞争和作弊行为,属于教育的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材料中,A班班主任没有想到暂停音体美课程的正常授课、加紧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反而造成了学生成绩下滑的后果,是非预期的,属于教育的隐性功能。材料中,B班班主任采用知识竞赛的教学方法,一开始达到了预期的学生成绩提高的情形,这里属于显性功能,后来出现了学生舞弊和恶性竞争是非预期的隐性功能。
综上所述,从教育功能的类型角度,教育对A班和B班有个体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 (主观题)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应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A班班主任决定将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停掉,将平日的活动时间改为自习背诵时间,考试科目的任课老师也积极配合,对考试知识点和教材应考内容进行了几次集中性的讲解,并在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但期末考试过后,A班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却有部分学生产生了逃课、厌学等行为或负面情绪。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感,B班班主任决定引入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一段时间过后,确实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更加主动、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更加活跃,还有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让他欣慰的是,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和放学回家中后,仍旧和同伴、父母进行知识竞赛,以此巩固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然而,班主任还发现一些学生为了竞赛名次,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有学生在竞赛中用手机作弊、偷藏资料等行为,这让B班班主任大为不满。
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减少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6分) 请交卷后根据答案自我估分 【本题解析】【加入收藏】【试题纠错】
【解析】若想减少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学校方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种因素,汲取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所以,学校应该严格把握教育内容选择、注意学校校风建设,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2)教师方面:
①课堂上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设计,可以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法。面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要有教学智慧,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②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初中生比较叛逆、敏感,处于“危险期”,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就要“智取”,不能“硬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不平衡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不要用成绩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3)社会方面:社会上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国家要注意把握各方面,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宜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4)家庭方面:家庭里长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选择“民主型”父母比“专制型”和“放任型”父母更能教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最后,要形成教育合力。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