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教育 | 2014-03-24
分享
【网络综合 -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
清华大学生、硕士生等高学历人才当城管,我们应该为他们的行为叫好。尤其面临“最难就业季”,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观念积极的转变。清华大学生当城管既有利于提高管理能力、水平,又有利于增加执法亲和力、实现执法文明、推进社会进步。或许我们可以期盼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引入,提高城管的形象与素质,并减少城管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再产生悲剧事件。【新闻链接】近日,在柳州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里,大家都在谈论小韦的近况。小韦从清华大学毕业两年,没有正式工作。通过亲朋好友的开导,他逐渐认同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月薪1600元的城管队员。(8月5日《羊城晚报》)【热点评论】近年来,很多大学生不断去应聘城管、交通协管、清洁工。选择的自由、多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然而,一个真正开放、多元的社会,不会把注意力过分放在“应该与否”这样的问题上,此类话题的热炒不衰,实质上是将道德标准混搭进了权利议题。职业无贵贱,工作无高下。大学生当城管,既自食其力不丢脸,也不能证明“读书无用论”。公众热议焦点在于城管、清华这样的字眼——他们已经预设标准,误读“城管”;而受制于传统观念,公众想当然的以为清华学子应该是“干大事”的。先入为主的以为“城管”没出息,是以经验式的道德标准,来干涉属于权利议题的选择自由。真正“人本”的社会,并不特意强调专业的对口、道德的克制;况且,城管一职并不逊于其他行业,假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看,精英者的介入也可能会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与职业紧密挂钩的因素是“物质报酬”、“精神幸福”。不能否认,优秀学子报考公务员,或者做城管、当保安,难免有很多负面问题,比如精神生活无法丰盈和有趣。但假如以人生经历来看,选择做城管很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作为“名校毕业生”表现出的特质,起码是要有独立的判断意识、自由的选择能力,不拘于人们强加的“目的”。“大学生当城管”争论的实质是新旧观点的价值冲突。等到社会不再过度渲染“目的性教育”,且不再把读书当做唯一的途径之时,大学生无论选择什么行业,都会被人们习以为常的。【热点分析】仔细分析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大学生当城管,其中包含了很多积极因素和进步。首先,高学历城管并不稀奇。比如据相关消息,早在2012年2月时,江苏常州城管一线就共有12名硕士文凭的城管。小韦只是本科毕业,与硕士相比,显然还差了一级,其当城管本身并没有什么奇怪。其次,城管工作,特别是未来的城管工作,也需要高学历者。城管此前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巡街、赶走小贩、掀摊、没收小贩东西、罚款甚至打人告示。这样的工作,被人们认为“初中生都能干”!这其实是一个严重和认识误读。因为一方面,城管干的并不仅仅只是上述这些工作,即便是,粗放甚至暴力的工作方式也是需要用提高从业人员文凭等来改变的。另一方面,正如常州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所说:“城管不是仅赶赶小贩,城市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管理的要求各不相同”,“城管队员要有语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而且还要“会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对市容等进行实时监控”,城管也需要“高素质人才”。再次,大学生特别是清华大学生可以放下身段去做城管工作,折射出了如今一些大学生自我定位的理性,就业观等的改变与成熟。这有利于改变此前人们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的认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健康的就业观!最后,也是最值得我们期望之处在于,高学历城管有望带动城管执法与整体城管管理工作和体系的文明与完善。此前,城管打人、暴力执法等事件频发,这与城管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有关,与城管的执法主体地位等有关,但不可否认,也与一些城管工作人员文凭低、素质不过硬等有很大关系。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文凭与其素质存在着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大学生当城管,其高学历和高素质如果能在日常工作中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无疑有望影响到和带动整体城管工作走向良性循环与文明,实现发展与进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