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未知 | 2018-11-28
分享
最新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及公考资讯请关注山东华图事业单位考试(sdshiyedw)微信公众号。 招考答疑请点击加入 山东事业单位备考交流群:689189648
2019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1128】
1.下列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党的十七大最早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1.【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六大最早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故本题答案选A。
2.甲不慎丢失的宠物狗,被乙发现。乙以为狗被主人遗弃遂带回家喂养,后又赠送给丙。后来,甲在逛街时无意看见丙正在牵着自己的宠物狗,遂向丙追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宠物狗为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
B.宠物狗为遗弃物,丙应返还给甲
C.丙是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获得宠物狗的所有权
D.乙因先占和饲养该宠物狗取得其所有权
2.【答案】B。
解析:我国《物权法》规定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如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所有权人(甲)有权向无处分权人(乙)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丙)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所有权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故本题选B。
3.【多选】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A.国家工作人员甲持有大量不能说明来源的现金和金银珠宝
B.乙出于好奇而持有大量宣传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视频资料
C.军事爱好者丙持有大量枪支弹药
D.有严重毒瘾的丁持有大量枪支弹药
3.答案ABCD。
A根据《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故A项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根据《刑法》第120条之六的规定。
B明知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图书、音频视频资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故B项为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
C根据《刑法》第128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C项为非法持有枪支罪;
D根据《刑法》第348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D项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故本题答案选ABCD。
4.【多选】著名作家严歌苓在与读者分享她的小说《芳华》时说:“我最好的创作灵感便是生活,生活中得到的那些真实故事,通过构思让想象力飞翔,让它们从水变成酒……”从真实到虚构再到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让作者乐在其中,这说明( )
A.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B. 人类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C.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D. 文学创作可以突破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4.【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特征。
A项,《芳华》的作者对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通过自己的意识进行创作,这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故A项正确,当选。
B项,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世界,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征,意识无法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故B项错误,排除。
C项,《芳华》作者对生活中发生的诸多真实故事进行选择,选择符合小说主题的真实故事放入小说,并进行主观创作,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C项正确,当选。
D项,任何活动都不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我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择AC。
5.【多选】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A.甲为谋求不正当利益,向与国家工作人员具有亲密关系的司机王某赠送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B.乙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妻子,不具有公职身份,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工作人员的职权,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数额较大财物
C.丙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请托人提供的9000元贿赂款,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
D.国家工作人员丁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了活动主办方赠送的珍贵文物一件,据为己有
5.ABD。
C选项不构成犯罪是因为未达到入罪标准,受贿罪入罪标准为“数额较大”。
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贪污罪、受贿罪的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代之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以及“较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充分论证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案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反腐败政策要求,通过司法解释对两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规定,将两罪“数额较大”的一般标准由1997年刑法确定的五千元调整至三万元,“数额巨大”的一般标准定为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数额特别巨大”的一般标准定为三百万元以上。
司法解释同时规定,贪污、受贿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同时具有特定情节的,亦应追究刑事责任;数额不满“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但达到起点一半,同时具有特定情节的,亦应认定为“严重情节”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从重处罚。
6.下列关于习近平同志用典语句反映出的哲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B.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
C.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6.【答案】C。
解析:A选项是说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B选项讲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选项说的实践。D选项属的矛盾的特殊性。故本题答案选择C。
7.整个收入分配制度中最具基础性的组成部分是( )。
A.再次分配
B.初次分配
C.奖金分配
D.要素分配
7.【答案】B
【解析】整个收入分配制度中最具基础性的组成部分是初次分配。故本题选B。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公正,在政府再分配中就很难加以扭转。初次分配市场中调节机制的缺失,会导致分配秩序混乱,从而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
根据下列给定材料,结合相关规定,回答第3-6题:
今年4月29日8时许,一阳县城天镇某村村民吴某,黄某等人因对一阳县城北农贸市场征收补偿方案不满,到在建工地阻挠施工单位填土作业,致使工地无法正常施工建设。一阳县公安局接警后,由城关派出所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对黄某进行了口头批评,并将吴某带离施工现场,一阳县公安局查明案件事实后进行了处罚告知,并于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之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决定对吴某行政拘留七日,并已实际执行。
8.公安局对吴某做出的行政拘留属于( )。
A.行为罚
B.申诫罚
C.财产罚
D.人身罚
8.D
人身罚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或剥夺违法行政相对人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处罚形式。人身罚的表现形式为行政拘留。
9.如果吴某不服行政处罚,应向( )提出行政复议。
A.一阳县公安局
B.一阳县公安局内部的监察机构
C.一阳县政府
D.一阳县人大
9.C
哪些行政机关可以作为行政复议机关,也就是具体行政复议案件由哪个行政机关管辖,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
一是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比如,要对县公安局的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可以找县政府,也可以找上一级公安部门。
三是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由国务院依法作出最终裁决。
四是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10.如果吴某对于行政复议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关于行政诉讼的被告,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一阳县公安局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应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B.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一阳县公安局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一阳县公安局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
C.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一阳县公安局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
D.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一阳县公安局或复议机关为被告
10.B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被告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署名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作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作被告;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作被告;3、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为,该组织是被告。4、委托某一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5、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告;6、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