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网 | 2018-01-31
分享
1.由于各种因素,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之间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甚至冲突。在此情况下,工作人员适用法律规范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新法优于旧法
C.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D.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确认和调整( )
A.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
B.统治阶级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C.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D.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3.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
A.阶级属性不同 B.实施的方式不同
C.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政策要以法律为指导
4.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A.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
B.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C.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D.以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这表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A.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阶段性 B.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p#副标题#e#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BC
【解析】在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时,我国遵循的原则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本题主要问在位阶不同的情况下应如何执法,所以D项本身虽然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答案为A、B、C项。
2.【答案】ACD
【解析】法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与大自然的关系不是其调整范围。
3.【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法与党的政策,在制定的组织程序、实施的方式、表现的形式、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等方面都有区别。另一方面,在我国,法与党的政策,在经济基础、体现的意志、根本任务和思想理论基础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
4.【答案】ABCD
【解析】我国《立法法》第三至六条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t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因此,以上各个选项均是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5.【答案】BCD
【解析】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我国宪法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说明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对等性和制约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