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网 | 2017-07-21
分享
1.《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 )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A.教学目的 B.社会要求 C.学校规范 D.学生年龄
2.《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文件,以下说法不符合这一规定的是( )
A.中小学招生实行“六公开”原则
B.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中小学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有偿补课
D.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
3.( )是指人在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荣誉感
4.对于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的( )意志。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5.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前习俗水平的阶段属于( )阶段。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者赞扬为定向
D.以社会契约为定向
答案及解析:
1.选D。【解析】第五章教育教学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选C。【解析】《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严禁中小学以任何名目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高三毕业班因大型活动耽误课程时,确需补课,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补习。
3.选C。【解析】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4.选A。【解析】具有自觉性的人,在行动中既能坚持独立性,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又能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有益的意见。题干中易受暗示的学生是一种盲从的表现,教师应培养其自觉性。
5.选A。【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定向和利己主义定向两个阶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