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辽宁事业单位申论热点:“过分的玩笑”不足以解释校园欺凌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辽宁

辽宁事业单位申论热点:“过分的玩笑”不足以解释校园欺凌

沈阳华图 | 2016-12-15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辽宁人事考试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_辽宁华图每天为广大考生整理辽宁事业单位行测备考技巧、申论热点以及面试技巧等相关资料!了解更多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考、备考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华图事业单位频道http://ln.huatu.com/sydw/

  相关推荐:2016年辽宁事业单位招聘用书之历年真题精析

  12月13日清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披露了“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过程和结果。校方表示,3人属于正常的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因此引发争议的冲突属于“偶发事件”,不足以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此事发生至今已3周。从最初家长与学校沟通,到家长求助于海淀区教委,直至《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 O!》一文在社交媒体上引爆,就目前的处理来看,尚未实现多方满意的结局。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最终发酵成引起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介入的全民话题,实际上表明,学校的应对机制失效了。

  面对被欺凌学生家长的“四点诉求”,学校无法及时有效给予回应,这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譬如,学校没有处理这类事件的专业能力,不懂如何去界定学生的行为,怎样给予专业的回复;但也有可能是学校更愿意“息事宁人”,认为此事毫无认真对待的必要,而这可能是学校处理问题的惯性思维;另外,学校可能未预料到被欺凌学生家长的舆论动员能力。

  中关村二小是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能够在中国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北京名列前茅,受关注程度历来不一般。此次舆论浪潮迅速蔓延,除了社交媒体的冲击,涉及名校中关村二小也是重要的因素。人们发现,原来中国最顶尖的小学也会有校园欺凌。而校方对此事件的态度却让人大失所望。

  校方的失策之处,首先要归咎于话语风格的生硬。12月10日的声明没有直接触及欺凌事件,只是表态保留追究网络不实言论的权利。此等表述甚至比政府公文更加“正式”,除了一些套话,有效信息很少。其次,12月13日的回应则称,三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属于“偶发事件”,不足以构成校园“欺凌”和“暴力”,只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对“欺凌”行为的否认,以及“过分的玩笑”的描述,让人对学校的态度产生质疑。

  “过分的玩笑”已然不是玩笑,因其突破了玩笑的边界,尤其是把带有屎尿的垃圾倒在头上,导致被欺凌的孩子精神受到较大刺激,更不能用“玩笑”一词轻松带过。事后,这个孩子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然而,对此学校的反馈中并没有涉及,校长杨刚却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始终不认为这次事件是‘霸凌’”。的确,诸如玩笑、欺凌、霸凌等,一旦上升到公共讨论的层面,就需要非常谨慎使用这些词汇,目前出现表述混乱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这些概念还未作出明确界定,包括中关村二小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借用邻国日本2006年文部科学省对“校园霸凌”的定义:“某个少年学生受到具有人际关系的第三者持续的心理和物理攻击,导致精神感到痛苦。”当事两个学生,是否构成霸凌要看“持续”的标准,但构成欺凌应无问题。而所谓“过分的玩笑”,不仅无法出现在法律属性的文本中,与中关村二小自己发布的官样十足的文风也有些格格不入。

  校园欺凌甚至是霸凌现象,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作为学生、学校、家长和政府,都有理由保持警惕。目前中国社会的教育观念,对增加孩子技能的欲望极强,但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严重短缺。从学校方面来说,加大对校园欺凌、霸凌现象的关注,加深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保持家校之间更多心理状况方面的沟通,这是极为必要的。当事家长的舆论动员让中关村二小极为被动,但学校在处理整个事件中所折射出的“漠视”,也表明了中小学教育制度对学生心理关注的不足。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