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甘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国情专题参考答案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甘肃

甘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国情专题参考答案

甘肃人事考试网 | 2016-01-06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甘肃华图教育的老师特别汇总甘肃事业单位主要考试要点,抓住重点看,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在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中,甘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国情专题参考答案整理如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二大还通过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在当时是必要的选择,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也带来过消极方面的影响。

  2.【答案】D。解析:参看试题1解析。

  3.【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是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开展活动的,从何处着手进行革命,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正确地结合起来,搞清楚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党逐渐认识到,中国人民所受的最大痛苦,还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对于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

  4.【答案】D。解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区别: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6.【答案】A。解析: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7.【答案】D。解析: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这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在主观上,是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8.【答案】A。解析: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在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9.【答案】A。

  10.【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1.【答案】C。解析:从1928年底到1931年初,在3年多的土地革命过程中,从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到二七会议、南阳会议,各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12.【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考查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概括能力,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准确识记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明确其目的或作用,分析比较其共同点,选项④不属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应排除。正确选项为A。

  13.【答案】D。解析:1947年中共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人民军队逐步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三军的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即西线兵团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两翼的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14.【答案】C。

  15.【答案】D。解析:1950年2月到七届三中全会这段时间,党中央总结了历史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三中全会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由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党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形成法律。这一思想的实施,标志着我们党对富农政策的实际转变。

  16.【答案】D。解析:鉴于具有伟大国际意义的中国革命的全国胜利,不久就要到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特别警戒全党同志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被人们的无原则的捧场所软化。全会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是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只是工作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便在打倒反革命势力之后,用更大的努力来建设一个新中国。

  17.【答案】D。

  18.【答案】C。解析: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在这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19.【答案】C。解析:在经济建设方面,“八大”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0.【答案】B。解析:“八大”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p#副标题#e#

  21.【答案】B。

  22.【答案】A。解析: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3.【答案】A。解析: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4.【答案】D。解析:真理标准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观点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打破僵化”、“解放思想”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打破“两个凡是”和多年来盛行的个人崇拜的禁锢。真理标准讨论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5.【答案】D。解析: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应当结束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26.【答案】A。

  27.【答案】C。解析: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基本路线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8.【答案】A。解析: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29.【答案】A。

  30.【答案】A。

  31.【答案】A。解析:黄淮海平原中没有浙有豫,故B错。西部地势高,是肥力较高的缓斜平原;中部是冲积低平原;东部是滨海平原,故C错。平原上浅平封闭的洼地属于低产区,故D错。

  32.【答案】A。解析:黄淮海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变率大,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多雨,春旱多风沙。

  33.【答案】C。解析:南方丘陵地区要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34.【答案】A。解析:我国国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国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口与资源分布不一致,目前,经济基础较弱,科技水平较低,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够高。

  35.【答案】D。解析:A、B、C三项属于自然原因,从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要高于自然因素,如人类不合理的耕作(轮荒)、开矿引起植被破坏,使土壤抗侵蚀力成倍下降。

  36.【答案】D。解析: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界线,它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界线。我国中湿带、暖湿带的分界线是长城-天山一线。

  37.【答案】B。解析: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岸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且大部分为终年不冻港。中国大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38.【答案】C。解析: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1)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2)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差距悬殊;(3)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39.【答案】B。解析: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万余种。北半球寒、温、热各带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看到。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余种,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都是名贵药材。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牡丹,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40.【答案】C。解析:生态环境即生物主体(人类包含在内)的生存环境,包括整个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由水土流失率、自然灾害成灾率等26项因素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我国省区的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分为优、较优、较差和差四大类。西部大部分省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快,是自然生态最脆弱、土地生产率最低的地区。

  41.【答案】C解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

  42.【答案】C。解析: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43.【答案】A。解析: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设有国防部,隶属国务院。
#p#副标题#e#

  44.【答案】B。解析: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这五大宗教,教徒人数共一亿多。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45.【答案】C。解析:计划生育,是指为了社会、家庭和夫妇的利益,育龄夫妇有计划地在适当年龄生育数量合理的子女,并养育健康的下一代,以增进家庭幸福,使家庭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计划生育并不与公民的生育权相悖。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领导人开始注意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间的紧张关系,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200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门法律,对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来,一共少出生了3亿多人口,我国的人口总量由原来占世界人口的1/4降为1/5。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然有1400万,计划生育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基本人口政策。

  46.【答案】C。解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47.【答案】A。

  48.【答案】D。解析:中国现有耕地13004万公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耕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亚麻和甜菜。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土层深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和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主要的水稻、淡水鱼产区,素称“鱼米之乡”,并且盛产茶叶和桑蚕。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多为紫色土壤,气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油菜和甘蔗。珠江三角洲盛产水稻,每年可收获二至三次。

  49.【答案】A。解析:中国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者多达1500余条。由于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河源到河口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50.【答案】B。解析: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铁矿的保有储量为457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

  二、判断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B。解析: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而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实现小康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策。二是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

  22.【答案】B。解析: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散布在南海上的岛屿、礁、滩总称南海诸岛,为中国最南的岛屿群,依照位置不同称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23.【答案】正确。解析: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24.【答案】B。解析: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因为人口众多,中国也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4人。但分布很不均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到全国的94.4%;而面积超过国土一半的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5.6%。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25.【答案】B。解析: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
#p#副标题#e#

  三、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E。 2.【答案】ABC。 3.【答案】ABCDE。 4.【答案】CDE。

  5.【答案】BC。 6.【答案】AB。 7.【答案】BC。 8.【答案】ABCDE。

  9.【答案】BCDE。 10.【答案】ABC。 11.【答案】AD。 12.【答案】ABCE。

  13.【答案】CDE。 14.【答案】DE。 15.【答案】ABC。 16.【答案】ABC。

  17.【答案】ACE。 18.【答案】CD。 19.【答案】BDE。 20.【答案】ABCE。

  21.【答案】CE。 22.【答案】BCD。 23.【答案】ABCD。 24.【答案】ABCE。

  25.【答案】ABCD。 26.【答案】BCD。 27.【答案】ABCD。 28.【答案】ABCDE。

  29.【答案】BCD。 30.【答案】ABCD。 31.【答案】ABCD。 32.【答案】BCD。

  33.【答案】ABCE。 34.【答案】ACD。 35.【答案】BD。 36.【答案】ABC。

  37.【答案】ABCD。 38.【答案】AC。 39.【答案】BC。 40.【答案】AC。

  41.【答案】BC。解析:1982年通过的《宪法》第一章第九条指出:“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专项法律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等。此外,还有带法律性质的制度规定。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原则是:(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谁污染、谁治理;(3)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4)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5)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42.【答案】AC。解析:形容中国的土地和矿产时,人们常常要用到许多庞大的数字。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滩涂等在中国都有大面积分布。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草原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森林大都集中在东北和西南边远地区。

  43.【答案】BC。解析:中国的森林面积较小,约为15894万公顷。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遍布望不到边的红松、落叶松、黄花松等针叶林及白桦、柞树、水曲柳、杨树、榆树等阔叶林。其次为西南天然林区,该区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云南松,还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楠、红木等;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是中国少有的热带阔叶林区,森林植物多达5000余种,有“植物王国”之称。

  44.【答案】AD。解析: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各民族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45.【答案】ABCD。解析:1949年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国情,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处理和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国内各民族实现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原则。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均处于平等地位,并享有平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与文化事业,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党和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制度。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现在,全国已有12所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的高等院校,另有各种民族干部培训班和民族干部学院,致力于培养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我国已有一支180多万人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4)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党和国家为了迅速改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在国家扶持、先进民族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下,对民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46.【答案】AD。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是反映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力以及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力的外力的总能力。综合国力的主要要素包括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实力、人口、科技、军事实力、民族特征、国民的凝聚力、外交力、政治制度、政府素质、国家意志等,其中科技是先导,经济实力是中心。

  47.【答案】ACD。解析:我国政府对国防费始终坚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国防费预算、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关,对国防费总预算和分项、分部门预算及预算的执行实施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2004年中国国防预算支出为1882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1.6%。

  48.【答案】ABCD。解析: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在国际上占有靠前的位置,且富有潜力。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有利因素是:(1)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资源占世界比重的迅速增加,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市场,而且未来还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目前已经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人力资源丰富。(3)自然资源丰富。(4)资本资源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有提高的潜力。

  49.【答案】AB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46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比197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3624亿元增长了近60多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在主要工业品中,我国的钢、煤、水泥、棉布、电视机产量都已居世界首位。因为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日益强大。从1990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在上升,反映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50.【答案】BCD。解析: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像我国这种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因此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4年底的2610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8%,已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绝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目前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都是条件最差、脱贫最难的贫困人口,要使他们全部脱贫,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甘肃华图推荐:

  国家粮食局公开招聘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公告

  2016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56人公告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