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5年吉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及解析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吉林

2015年吉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及解析

吉林华图 | 2015-05-26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201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已经陆续发布,欢迎您登录吉林华图官网http://jl.huatu.com/进行查看,同时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大量考试辅导资料欢迎您的阅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A.哲学的基本问题 B.区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基本问题

  C.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 A.语言学 B.哲学 C.道德 D.艺术

  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是自发的过程 D.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4.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标准是()。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C.【解析】这句话体现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故选项A、B、D说法均错误。

  答案

  1.C.

  2.A.

  3.B.【解析】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虽然有人的自觉的、能动的作用,但是,在根本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是一致的,都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不是人的意志的自由创造,而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类社会是处于经常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的,都有自身内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4.D.【解析】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标准。

  5.D.【解析】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标准。#p#副标题#e#

  公文五道

  1.下列不能够联合行文的机关组合是( )。

  A.中共湖南省委和张家界市政府 B.张家界市土地局和财政局

  C.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 D.湖南省卫生厅和张家界市政府

  2.若要依据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或者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可选用的公文文种是( )。

  A.通知 B.公告 C.通告 D.命令

  3.以下通报标题符合撰写要求的是( )。

  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B.《国务院关于进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D.《国务院关于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4.公文正本中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公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 )。

  A.左右各空9字 B.左右各空7字 C.左右各空5字 D.左右顶格

  5.公文中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其明显标志是( )。

  A.换行 B.换句型 C.换情绪 D.换层次

  答案

  1.A.【解析】根据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17条的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本题A项中共湖南省委和张家界市政府属于不同级的党政机关,不能联合行文。故本题答案选A。

  2.D.【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正确答案是D。

  3.D.【解析】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一种行政公文,包括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通报的标题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符合要求的只有D项。

  4.B.【解析】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

  5.A.【解析】公文的层次,要体现出客观事件发展的阶段性、客观事物组成的系统性、客观事物内部的条理性和作者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段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最小单,又叫自然段,小于层次,有明显的换行标志。#p#副标题#e#

  工作常识五道

  1.作为一般性公文的结构层次序数,正确的是()。

  A.一、1、① B.一、(一)、1、(1) C.(一)、(1)、① D.一、(一)、1、①

  2.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就容易使文字表达产生歧义。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B.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C.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D.“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3.人们在写信时常常在信的结尾上写“此致”、“敬礼”,“此致”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A.此时 B.奉上 C.到此为止 D.在此

  4.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

  A.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 B.立即向公安局报警,保护现场

  C.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 D.立即报告国家安全部门

  5.以一般性原理为前提,推出有关特殊的个别事物结论,这种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称为()。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分析法 D.定性法

  答案

  1.B.【解析】根据《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一般性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按“一、(一)、1、(1)”顺序书写。

  2.D.【解析】A项“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且最后的“成书于……”与前半部分表述关联不大,应独立成句,故其前面应用句号;B项“何必……何必……”表达两个意思,故第一个“何必……”后应用问号,“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之间应用顿号;C项结尾的句号应在双引号之外;D项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故本题选D。

  3.C.【解析】“此致”是从古文传承下来的一种用法。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4.C.【解析】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解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有关机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处理。故选C。

  5.B.【解析】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分析法是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p#副标题#e#

  法律五道

  1.关于我国宪法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是以满清光绪帝的名义颁布的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C.《中华民国约法》(草案)否决了内阁制而采用了总统制

  D.《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是一部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临时宪法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通过。

  A.三分之一以上多数 B.过半数 C.三分之二以上多数 D.四分之三以上多数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组织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权限划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基本法律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某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由国务院裁决 B.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提出宪法修改有效议案的主体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

  C.1/10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答案

  1.C.【解析】《中国民国约法》以确认袁世凯专别独裁制度为基本特征,取消了国会制,修改了内阁制,把总统的权力提高到如同封建皇帝一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B.

  3.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和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故A说法错误。

  4.A.【解析】《立法法》第86条明确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本题属于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情形,应由国务院裁决。

  5.A.【解析】我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