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未知 | 2015-01-26
分享
101、世界水日为每年的( A )。
A、3月22日 B、3月23日 C、12月4日 D、5月17日
102、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A、1/4 B、1/3 C、1/5 D、1/2
103、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 B )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A、有效 B、可持续 C、综合 D、科学
104、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 A )代表国家行使。
A、国务院 B、水利部 C、全国人大 D、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105、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C )设置排污口。
A、由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即可 B、经水行政部门同意即可
C、禁止 D、水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都同意
106、建设项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 D )。
A、只须同时投产使用 B、只须同时施工
C、不须同时设计 D、须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
10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 C )。
A、水利建设规划 B、工程建设计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五年计划
108、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c )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A、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有关部门
C、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109、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 A )社会。
A、节水型 B、生态型 C、可持续发展型 D、环保型
110、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B ),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综合治理 B、涵养水源 C、加大投入 D、保护环境
111、国家对水资源实行( C )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A、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 B、分级管理与分部门管理
C、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 D、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
112、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 B )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A、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
B、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
C、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D、水利法规规定的
113、综合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 B )。
A、总体规划 B、总体部署 C、总体方案 D、综合计划
114、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 C )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A、流域 B、综合 C、流域综合 D、专业规划
115、水工程建设涉及防洪的,依照( B )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A、防汛 B、防洪法 C、防洪 D、防汛条例
116、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 A )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A、生活 B、日常 C、必需 D、生产
117、生活用水水源地水质应在( B )以上。
A、Ⅱ类 B、Ⅲ类 C、Ⅳ类 D、Ⅴ类
118、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是( C )。
A、水政监察队伍 B、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处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公安部门
119、《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是( B )发布的。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水利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20、关于河道清障和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的改建或者拆除,按照( B )的规定执行。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C、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12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 C)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A、有关建设部门审查批准的 B、有关政府部门审查批准的
C、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 D、有关建设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
122、听证由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水行政处罚机关负责,具体工作由( B )组织。
A、水政监察机构 B、法制工作机构
C、人事部门 D、纪检监察部门
12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 A )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A、本级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D、上一级人民政府
124、除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河道、湖泊,由( C )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的划定依法实施管理。
A、上级 B、有关 C、县级以上 D、省级
125、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在报请国家批准时,应附具有关( d )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A、防汛指挥机构 B、省人民政府 C、规划部门 D、水行政主管部门
12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 A ),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A、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B、党委负责制
C、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D、党委政府负责制
127、凡报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一经批准,有关( B)必须执行。
A、人员 B、地方人民政府 C、有关地区 D、单位
128、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是防汛抗洪的( A )力量。
A、重要 B、补充 C、后备 D、关键
129、防汛工作实行“安全,常备不懈,( C )”的方针。
A、全力抢险,抢早抢小 B、以防为主,抢早抢小
C、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D、防重于抢,抢早抢小
130、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 B )。
A、生产规划 B、综合规划 C、经济发展规划 D、土地开发规划
131、防洪规划是指为防治某域、河段或者区域的( B )而制定的总体部署。
A、洪水泛滥 B、洪涝灾害 C、洪水爆发 D、干旱威胁
13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 A )。
A、义务 B、条件 C、理由 D、可能
133、防洪工作按照( D )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A、行政区划 B、流域面积 C、区域面积 D、流域或者区域
134、当江河、湖泊、水库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时,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情况紧急时,( A )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河务局部门
C、水行政主管部门 D、本级防汛指挥部
135、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 B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A、统一安排 B、统筹兼顾 C、科学安排 D、集中整治
136、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 B )的原则,由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
A、谁管理、谁负责 B、谁设障、谁清除
C、谁管理、谁清除 D、谁设障、谁落实
137、在汛期,水库不得擅自在( C )以上蓄水。
A、高洪水位 B、标准洪水位 C、汛期限制水位 D、设防水位
138、跨河、穿河、穿堤、道路、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的建设方案应当经( A )根据有关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A、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 B、防汛指挥机构
C、有关地方政府 D、交通部门
139、全国主要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B )制订。
A、省级人民政府 B、国家防汛指挥机构 C、水利部 D、国务院
140、黄河流域的暴雨,主要集中于盛夏的(B )。
A、6、7月 B、7、8月 C、8、9月 D、9、10月
141、黄河“下大洪水”主要由( A )组成。
A、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 B、汶河洪水
C、花园口以下洪水 D、三门峡以上洪水
142、黄河下游汛期洪峰编号是按照( C )水文站洪峰流量确定。
A、高村 B、泺口 C、花园口 D、艾山
143、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在( D )。
A、兰州 B、内蒙古三盛公 C、山西河曲 D、内蒙古托克托
144、小浪底水库的调节性能是( C )。
A、年调节 B、多年调节 C、不完全年调节 D、径流式调节
145、就凌汛而言,黄河下游河段属于( B )。
A、稳定封冻河段 B、不稳定封冻河段 C、不封冻河段 D、无凌汛河段
146、黄河下游难以治理的症结是( C )。
A、高含沙洪水 B、大洪水 C、泥沙 D、悬河
147、2002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其中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作为控制黄河洪水的方略,将( D )作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方略。
A、拦、蓄、放、排、挖 B、拦、放、调、排、挖
C、拦、蓄、泄、调、挖 D、拦、排、放、调、挖
148、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 C )、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A、耕地 B、荒地 C、滩地 D、草地
149、防洪区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 A )、防洪保护区。
A、蓄滞洪区 B、淤区 C、安全区 D、滩区
150、黄河堤防的主要作用是( B )。
A、控制河势 B、防洪 C、分水 D、防汛交通
151、国家实行( A )制度。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河道采砂许可 B、河道采砂准入
C、河道采砂批准 D、河道采砂审批
152、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承担着全国12%人口、15%耕地和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任务。但就其河川径流量来说,仅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根据1919~1975年56年系列研究成果,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 B )。
A、580亿立方米 B、559亿立方米
C、370亿立方米 D、210亿立方米
153、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目前已接近( B )。
A、 B、80% C、40% D、10%
154、《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适用范围为十一省区市的黄河水量调度和管理。十一省区市包括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D )。
A、青海、四川、西藏、新疆 B、青海、新疆、河北、天津
C、四川、新疆、河北、天津 D、青海、四川、河北、天津
#p#副标题#e#
155、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基本原则是( A )。
A、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调度,应当在保证河道内必需的生态用水和输沙用水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生活、农业、工业与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防止黄河断流。
C、实施黄河水量调度,应当在保证河道内必需的生态用水和输沙用水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生活、农业、工业与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防止黄河断流。
D、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证河道内必需的输沙用水,合理安排农业、工业用水,防止黄河断流。
156、为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频繁断流的严峻形势,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通过综合采取行政、工程、经济、科技、法律等五个手段,目前已经实现连续( D )不断流。
A、5年 B、8年 C、9年 D、11年
157、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黄河自身的需求及水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需要,2008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重点转向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在统筹兼顾,合理配置,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黄河水量调度的功能目标主要体现在( A )四个方面。
A、经济用水、生态用水、输沙用水、稀释用水
B、生活用水、经济用水、生态用水、输沙用水
C、生活用水、经济用水、生态用水、稀释用水
D、生活用水、经济用水、输沙用水、稀释用水
158、( A ),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商十一省区市人民政府制订,经国务院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A、黄河水量分配方案 B、年度水量调度计划
C、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 D、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实施方案
159、黄河水量调度实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与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相结合的调度方式。黄河水量调度年度为( D )。
A、当年1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 B、当年1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C、当年11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D、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160、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范围为( D )。
A、黄河干流及黑河干流 B、黄河干流及渭河、沁河
C、黄河干流及黄河水利委员会直管的支流 D、黄河干流及支流
161、黄河支流水量调度实行分类管理。跨省、自治区的支流,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非汛期水量调度;不跨省、自治区的支流,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目前渭河调度管理模式为( A )。
A、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非汛期水量调度 B、年度用水总量控制
C、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省界及入黄断面小流量控制 D、非汛期水量调度
162、根据国务院1987年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正常来水年份可供水量为 ( B )。
A、580亿立方米 B、370亿立方米 C、210亿立方米 D、200亿立方米
163、黄河水量调度总量控制是指十一省区市的年、月、旬( D )不得超过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月、旬水量调度方案确定的控制指标。
A、取水总量 B、耗(退)水总量
C、取(退)水总量 D、取(耗)水总量
164、黄河水量调度断面流量控制是指水文断面实际流量必须符合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确定的断面流量控制指标。控制河段上游断面流量与控制指标有偏差或者区间实际来水流量与预测值有偏差的,下游断面流量控制指标( D ),但不得低于预警流量。
A、不变 B、可以相应增加
C、可以相应减小 D、可以相应增减
165、河南、山东境内黄河干流的水量,分别由( D )负责调度。
A、河南、山东省人民政府 B、河南、山东省水利厅
C、黄河水利委员会 D、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
166、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定黄河干流省界水文断面流量控制指标,( C ) 负责并确保头道拐水文断面的下泄流量符合规定的控制指标。
A、黄河水利委员会 B、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C、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D、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167、头道拐断面流量降至50立方米每秒、利津断面流量降至( B )立方米每秒时,启动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A、20 B、30 C、40 D、50
168、下列4种情况不属于黄河水量应急调度范畴的是( C )。
A、出现严重干旱 B、重要控制断面流量降至预警流量
C、电网运行故障 D、重大水污染事故
169、下列4种情况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是( A )。
A、阻挠水调监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B、不上报的取用水量数据
C、水库管理单位不执行水量调度方案 D、虚假填报或者篡改上报的水文监测数据
170、《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对( D )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A、自然水土流失 B、人为破坏产生的水土流失
C、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水土流失 D、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171、依照《水土保持法》,( B )主管本辖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172、《水土保持法》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 A )。
A、水土保持方案 B、水土保持报告 C、水土保持规划 D、水土保持计划
173、《水土保持法》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 C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A、基础 B、环境保护 C、主体 D、绿化
174、《水土保持法》规定,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以及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废弃的土、石、砂等废渣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 B )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A、也可以 B、不得 C、容许 D、经批准后方可
175、水土保持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 A )。
A、基本国策 B、重要原则 C、伟大事业 D、紧迫任务
17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水土流失区的( C )应当实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
A、水利部门 B、水行政主管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 D、水土保持监督部门
177、根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陕西蓝田县属于( C )。
A、晋陕蒙接壤煤炭开发监督区 B、陕甘宁蒙接壤石油天然气开发监督区
C、豫陕晋接壤有色金属开发监督区 D、六盘山预防保护区
178、据遥感普查资料,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000吨的水土流失面积有( D )万平方公里
A、79.5 B、64 C、54 D、45
179、黄土高原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5万吨以上的( C )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
A、中度 B、强度 C、剧烈 D、极强度
180、以( A )为单元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
A、小流域 B、支流 C、多沙粗沙区 D、开发建设项目
181、黄土高原地区,长度大于0.5公里的沟道有27万多条,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 A )亿吨。
A、16 B、3 C、2.5 D、1
182、( A )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A、淤地坝 B、梯田 C、防洪堤 D、柳谷坊
183、大型淤地坝“三大件”是指大坝、溢洪道和( C )。
A、坝地 B、排洪沟 C、放水涵卧管 D、上坝道路
184、根据水利部要求,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单位,必须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 C )。
A、水利工程设计资格证书 B、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C、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 D、水利工程施工资质证书
185、按规定,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B )组成。
A、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B、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水土保持监测点
C、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D、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水土保持监测点
186、“3S”技术中,(b)主要用于对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检索、运算和分析。
A、GPS B、GIS C、RS D、GIS和RS
187、( A )成立于1942年,是我国个水土保持科研机构。
A、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B、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C、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D、黄委会晋陕蒙水土保持监督局
188、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为64万平方公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 C )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
A、9.86 B、8.86 C、7.86 D、6.86
189、据分析,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泥沙中,来自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泥沙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粒径大于0.1毫米的粗泥沙约占同粒径粗泥沙淤积量的( D )。
A、十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一半
190、《水土保持法》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 D )。
A、监督 B、研究 C、分析 D、公告
191、河道水文站地形测量范围,在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应包括对( C )起控制作用的全河段,其长度应大于宽度,漫滩大的可适当变通。
A、断面布设 B、测验设施 C、水位~流量关系 D、浮标测验
192、水位是河流或其它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 D )。
A、尺寸 B、长度 C、米数 D、高程。
193、水分循环的动力是( A )。
A、太阳辐射 B、地面坡度 C、海洋潮夕 D、地球自转
194、泥沙颗粒特征主要有( D )。
A、重度和粒径 B、重度和沉速
C、粒径和沉速 D、重度、粒径、沉速和细粒泥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195、径流按其形成及路径可分为三种,即( A )。
A、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壤中流和离子径流
C、壤中流、地下径流和融水径流 D、地面径流、壤中流和河槽流
196、测站控制分为( D )和河槽控制两大类。
A、卡口控制 B、急滩控制 C、堰坝控制 D、断面控制
197、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建库后,水库下游的洪峰流量减少,枯季小流量提高,库面蒸发量增加,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将升高。这种效应是( A )。
A、水库的水文效应 B、水库的调节效应
C、水库的防洪效应 D、水库的兴利效应
198、现代气候条件下,在一年的某一时期,流域上一定历时内可能发生的大降雨量称为( A )。
A、可能大暴雨 B、罕见特大暴雨 C、设计暴雨 D、百年一遇暴雨
199、下渗能力指( D )。
A、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大下渗率
B、在一定土壤类型条件下的大下渗率
C、在一定土湿条件下的大下渗率
D、在充分供水、一定土壤类型和一定土湿条件下的大下渗率
200、水文循环是地球上的水分通过( D )等过程不断转化、迁移的现象。
A、蒸发、降水、下渗、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C、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D、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201、降水量的观测时间以北京时为准,水文上每日降水以北京时( B )时为日分界。
A、0 B、8 C、12 D、18
202、根据断面悬沙分布情况而在一定位置取得的以反映断面悬沙平均情况或接近平均情况的特征含沙量是( C )。
A、断沙 B、单沙 C、平均含沙量 D、含沙量
203、土壤中的水分按其水文特征可分为( A )三种。
A、潜水、毛管水和悬着水 B、潜水、结合水和自由水
C、毛管水、结合水和潜水 D、悬着水、自由水和毛管水
204、我国大范围雨季和( B )的变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A、台风 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 、锋面 D、 西风槽
205、在黄河流域多数地区,( A )是流域产沙的主要形式。
A、水力侵蚀 B、光和作用 C、采石挖砂 D、农业耕种
206、《水文条例》规定,国家建立水文监测资料( B )制度。
A、保密 B、共享 C、有偿交易 D、收费
207、《水文条例》规定,除国家规定的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B )向社会发布水文情报预报。
A、可以 B、禁止 C、紧急情况下可以 D、限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