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5年国家电网考试备考财会类之财务管理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2015年国家电网考试备考财会类之财务管理

华图教育 | 2014-09-28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财会类——财务管理

  一.财务预测与计划

  (一)财务预测指估计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基本步骤如下:1、销售预测。2、估计需要的资产。3、估计各项费用和保留盈余。4、估计所需资金。

  (二)销售百分比法

  步骤:1.确定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销售百分比。=基期资产(负债)÷基期销售收入

  2.预计各项经营资产和经营负债=预计下年销售收入*各项目基期销售百分比

  3.计算资金总需求。=预计下年的净经营资产-基期净经营资产

  4.预计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下年金融资产-不可动用金额资产

  5.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预算下年销售收入*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6.预计增加的借款=资金总需求-预计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

  7.如不宜借款或保持资本结构,则需要增发股本。

  前提:1.假设各项经营资产和经营负债与销售额保持稳定的百分比。

  2.假设计划销售利润率可以涵盖借款利息的增加。

  增量法:外部融资额=新增销售额*(基期经营资产销售百比-基期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可动用的金融资产

  (三)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

  从资金来源看企业增长的实现方式:

  1、 完全依靠内部资金增长。内部资源有限

  2、 主要依靠外部资金增长。不能持久。增加负债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筹资能力下降,最终会使借款能力完全丧失;增加股东投入资本,不仅会分散控制权,而且会稀释每股盈余,除非追加投资有更高的回报率,否则不能增加股东财富。

  3、 平衡增长。可持续的增长。保持目前的财务结构和与此有关的财务风险,按照股东权益的增长比例增加借款。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即销售额每增长1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资额。

  假设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为零。

  外部融资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经营资产销售百比

  -基期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计划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可动用的金融资产(0)

  两边同除“基期销售额*销售增长率”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基期经营资产销售百比-基期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计划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资额=外部再次销售增长比*销售增长额

  如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为正,需要外部融资,为负说明企业有剩余资金,可以增加股利或进行短期投资。

  名义增长率=(1+通货膨胀率)*(1+销售增长率)-1

  外部融资额需求的多少,不仅取决于销售的增长,还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越高,外部融资额需求越大;销售净利率越大,外部融资额需求越小(如股利支付率为100%,则销售净利率的变化不影响外部融资额)。

  (四)内含增长率:即外部融资额等于零时,求解销售增长率。

  (五)可持续增长率: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经营效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

  财务政策:股利政策(股利支付率或收益留存率)和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或权益权数)

  假设条件,如成立销售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相等。

  1、 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个目标结构,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2、 公司目前的股利支付率是一目标支付率,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3、 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增加债务是其惟一的外部筹资来源。

  4、 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5、 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A: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净利*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本期净利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 ――――― * ―――― * ――――― *本期收益留存率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期初股东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p#副标题#e#

  文字推导:1、因资产周转率不变(收入÷资产),即分母分子要保持相同增长率才能结果不变,则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同理因权益乘数(资产÷所有者权益)不变,

  则销售增长率=权益增长率。

  2、又因不能发行新股,所以所有者权益变动只能依靠内部净利增加产生,

  则销售收长率=权益增长率=收益留存增加率。

  =(本期净利*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B: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净利*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股东权益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本期净利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 ――――― * ―――― * ――――― *本期收益留存率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净利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期末权益

  = ―――― * ――― *(―――― *――――― )*本期收益留存率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期末权益   期初股东权益

  本期净利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初权益(1+权益增长率)

  = ――――*――― *(――――*―――――――――)*本期收益留存率

  本期销售  期末总资产  期末权益   期初股东权益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1+权益增长率)

  即R=abcd(1+R)

  则R=abcd/(1-abcd)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

  =―――――――――――――――――――――――――――――

  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

  文字推导:1、资产增加=股东权益增加+负债增加

  2、假设资产周转率不变,即资产随销售正比例增加。

  则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即资产增加/本期资产总额=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

  所以资产增加=(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本期资产总额

  3、假设不增发新股,销售净利率不变,

  则股东权益增加=收益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

  4、假设财务结构不变,即负债和股东权益同比例增加,

  则负债的增长率=权益增长率,即负债增加/本期负债总额=权益增加/权益总额

  所以负债增加=股东权益增加*(权益增加/权益总额)

  =收益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权益增加/权益总额)

  将2,3,4代入1,

  则:(销售增加/本期销售额)*本期资产总额

  =收益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

  +收益留存率*(净利润/销售额)*(基期销售额+销售增加额)*(权益增加/权益总额)

  销售增加=基期销售额*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

  代入求解后,同乘以(销售/资产)可得:

  可持续增长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

  =―――――――――――――――――――――――――――――

  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收益留存率*权益乘数

  公式变化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公式变化2:=bcd/(1/a-bcd)

  公式变化1:=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C.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不一致的分析方法。

#p#副标题#e#

  1.分析公司经营政策的变化。影响可持续增长率的四个因素与可持续增长率同方向变化。从本年四个因素比上年的提高或降低,说明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

  2.分析高速增长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

  (1)计算超常增长的销售额=本年实际销售额-按可持续增长率计算的销售额

  =本年实际销售额-上年销售额*(1+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2)计算超常增长所需资金=实际增长需要资金(资产)-可持续增长需要资金(资产)

  =本年实际销售额/本年资产周转率-可持续增长销售/上年资产周转率

  =本年实际销售额/本年资产周转率-

  [上年销售额*(1+上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资产周转率

  (3)分析超常增长的资金来源。

  a留存收益提供资金=本年留存收益

  其中:按可持续增长率增长提供留存收益=上年利润留存*(1+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超常增长产生的留存收益=本年实际利润留存-可持续增长利润留存

  =本年利润留存-上年利润留存*(1+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b负债提供资金=本年负债-上年负债

  其中:按可持续增长率增长需要负债=上年负债*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超常增长额外负债=负债提供资金-可持续增长率增长负债

  =(本年负债-上年负债)-(上年负债*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3.增长潜力分析

  (1)用不变的财务比率前提,文字推导其他因素。

  (2)有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只能计算销售净利率和股利支付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不行(即带资产的不能用)。

  (3)四个因素都不可能无限提高,因此限制了企业的增长率,所以超常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将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相应提高,则企业增长可以相应提高。通过提高财务杠杆和股利分配率支持高增长,只能是一次性的临时解决办法,不可能持续使用。

  (4)通过筹集权益资金支持高增长也是不行的。如果新增投资的报酬率不能超过要求的报酬率(资本成本),单纯的销售增长不会增加股东财富,是无效的增长。

  (5)本年实际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的关系。

  ①如本年和上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包括不增发和回购股份)相同(即四个因素不变),则三个增长率相等。

  ②如有1个或多个因素增长,则本年实际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本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③如有1个或多个因素下降,则本年实际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本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④如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已经达到公司的极限水平,并且新增投资报酬率已经与资本成本相等,单纯的销售增长无助于增加股东财富。

  注:本年实际与本年可持续增长与比较关系,都是本年与上年比。

  A:资产负债率上升(权益乘数下降)或资产周转率上升,

  则: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分析:因资产负债率上升时,权益乘数下降,本年资产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率;由于资产周转率不变,即: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率,所以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由于本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资产周转率上升时,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率;由于资产负债率不变,即:本年资产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由于本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B销售净利率或留存收益率上升,

  则: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分析:当销售净利率或留存收益率上升时,由于资产周转率不变,推出:实际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由于资产负债率不变,推出:总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由于不增发新股,推出:股东权益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所以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六)财务预算

  A全面预算分类

  1、 长期预算(包括长期销售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长期资金筹措预算和研究与开发预算),短期预算(年度预算)

  2、 总预算和专门预算

  3、 业务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财务预算(包括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和信贷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资金筹措预算)

  B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

  1、 现金预算的编制: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的计算,以及不足部分的筹措方案和多余部分的利用方案等。

  (1) 销售预算:整个预算的起点。

  应收帐款的计算=本期销售收入-本期销售收入*本期收现率。

  (2) 生产预算:预算期末存货=下季度销售量*百分比%

  预计期初存货=上季度期末存货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p#副标题#e#

  (3) 直接材料预算: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然后预计现金支出(包括偿还上期应付帐款和本期应支付的采购款)

  预计采购量=(生产需要量+期末存货)-期初存量

  (4) 直接人工预算:

  (5) 制造费用预算:

  (6) 产品成本预算:将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7)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8) 现金预算:由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的筹措和运用组成。

  借款额=最低现金余额+现金不足额,利息一般按期初借入,期末归还来预计。长期借款在年末计息。

  2、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预算的编制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估计的,不能按利润总额乘以税率。

  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利润(利润表)-本期股利

  C弹性预算:指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

  编制时,选用一个最能代表本部门水平的业务量作为计量单位。

  手工操作-人工工时;单一产品-实物数量;多种产品-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

  业务量范围,一般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至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二.投资管理

  (一)资本投资评评价的基本原理:

  资本投资(指企业的长期资产的投资,又称长期投资)

  基本原理: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

  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可以用资本成本率来代替。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是评价项目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标准。

  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债务*利率*(1-所得税率)+所有者权益*权益成本]/(债务+所有者权益)

  =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率) +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二)投资项目的基本方法

  折现指标(考虑时间价值):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即投资项目的报酬率超过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折现率),方案可行。

  非折现指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回收期、会计收益率

  1、 净现值法。按投资人要求的折现率计算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如净现值大于零,方案可行,可适用于互斥方案的选择(只能选一个)。

  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2、 现值指数法。>1可行,可适用于独立方案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

  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3、 内含报酬率法。求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如得到的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可适用于独立方案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内含报酬率高的方案)。

  内插法:如净现值>0,应提高折现率使其降低,如净现值小于零,应降低折现率使其提高。与现值指数法的区别:不必事先确定折现率,可根据内含报酬率的高低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

  4、 回收期法。回收年限越短,方案有利。主要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年金现金系数

  5、 会计收益率法=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计算年平均净收益时,如将年数剔除建设期,则称为:经营期会计收益率。

  (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1.现金流量的概念:

  (1)、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是特定项目引起的。

  (2)、指的是增量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包括货币资金,也包括项目需要投入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不是帐面价值)。

  2.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的流量:

  (1) 初始现金流量=-原始投资(包括购买价款、垫支流动资金)

  (2) 营业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

  =销售收入-(成本-折旧)

  =利润+折旧

  (3) 终结现金流量=回收额(包括回收流动资金、回收长期资产的净残值或余值)

#p#副标题#e#

  3.遵循的原则:

  (1) 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有关的现金流量

  (2) 考虑相关成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不考虑非相关成本(沉没成本、过去成本、账面成本)

  (3) 不要忽视机会成本。即失去的收益,以现行市价计量,不考虑帐面成本。

  (4) 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其他项目的影响

  (5) 要考虑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垫支及收回。

  4.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现金流量:

  继续使用和购置新设备的互斥选择方案。主要是现金流出,有残值收入也作为支出抵减。

  新旧年限不同,计算比较平均年成本。相同,比较总成本。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变现价值(丧失的收益)+年运行成本(P/A,i,n)-残值(P/S,i,n)]/(P/A,i,n)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购置成本+年运行成本(P/A,i,n)-残值(P/S,i,n)]/(P/A,i,n)

  5.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1)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3)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注意问题:

  折旧问题:(一切按税法算)

  (1) 掌握折旧会计计算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2) 残值按税法规定残值,不按实际残值

  (3) 使用年限一律按税法规定,不按实际年限

  最终报废残值与税法残值的差异

  (1) 如没有税法规定残值(或不考虑所得税),可视实际残值与税法残值一致,直接将该残值作为现金流量。

  (2) 如各给出税法、实际残值,考虑残值损失减税、净收入纳税

  实际>税法,纳税,现金流出

  税法>实际,抵税,现金流入

  (3) 旧设备变现价值:

  A、不考虑旧设备的原值和帐面价值,已发生,属沉没成本

  B、不考虑所得税时,旧设备的现金流出量直接是变现价值。

  C、考虑所得税时,当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应为流入(这样考虑变现收入纳税,应为现金流出,这实际未变现,所以是流入),反之亦然。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终结时残值变现的公式:

  现金流入量(+)=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变现收入)*税率

  帐面余额:按税法计提折旧后的帐面余额或税法规定的残值额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旧设备残值变现时的公式:

  现金流出量(-)=-[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变现收入)*税率]

  =-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变现收入)*税率

  =-[变现收入-(变现收入-帐面余额)*税率]

  帐面余额:按税法计提折旧后的帐面余额

  (四)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净现值=汇总{每年现金流量/现值系数}

  1、调整现金流量法:调整分子,即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去掉所有风险)后用无风险报酬率折现。

  2、风险调整折现率法:调整分母,即对高风险的项目,用较高的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3、使用企业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折现率的条件:

  一是项目的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相同;等风险假设(经营风险)

  二是公司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资本结构不变(财务风险)

  4、 实体现金流量法,要以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为折现率,股权现金流量法,要以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为折现率。两种方法计算的净现值没有实质区别。股权现金流量的风险大于实体现金流量的风险。增加债务不一定会降低加权平均成本。

  5、 如果不符合等风险假设,则不能使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应当估计项目的风险,并计算项目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而惟一影响股东收益的是项目的系统风险。

#p#副标题#e#

  类比法:

  1、寻找一个经营业务与待评估项目类似的上市企业,以该上市企业的β值作为待评估项目的β值。

  2、如果替代公司的资本结构与项目所在企业显著不同,那么在估计项目的β值时,应针对资本结构差异做出调整。

  

  (3)根据得出的目标企业的β权益,计算股东要求的报酬率。

  股东要求的报酬率=无风险利率+β权益*(市场要求的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

  (4)计算目标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

  加权平均成本=负债成本*(1-所得税率)*负债比重+权益成本*权益比重

  三.流动资金管理

  (一)现金和有价证券

  1、留置现金主要是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投机性需要。短缺现金成本:包括丧失购买机会、造成信用损失和得不到折扣好处。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较低,所以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

  2、为提高现金使用效率这一目的,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2)使用现金浮游量。(3)加速收款地(4)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3、最佳现金持有量

  成本:机会成本,同持有量同向变化

  管理成本,同持有量无关系,是一种固定成本。

  短缺成本,同持有量反向变化

  交易成本,同持有量反向变化

  (1) 成本分析模式(不考虑交易成本)。

  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三项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持有量。或机会成本、短缺成本二项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持有量。

  (2) 存货模式(不考虑短缺成本)。

  通过适当的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现金需求量/最佳持有量*单位交易成本+最佳持有量/2*机会成本

  如成本最低,则机会成本=交易成本,求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根号:(2*总需求量*单位交易成本)/机会成本

  (3)随机模式

  上限和返回线是下限和返回线的2倍。上限=3*返回线-2*下限

  (二)应收帐款管理

  发生应收帐款的原因:(1)商业竞争。由竞争引起的应收帐款,是一种商业信用。(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不管它)。既然企业发生应收帐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是求得利润。这就需要在应收帐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成本之间作出权衡。

  1、信用政策的确定。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政策。

  可以放宽信用期。增加收益-增加成本>0

  A. 收益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固定成本

  =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增加的固定成本

  =增加的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增加的固定成本

  B. 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旧

  C. 收帐费用增加

  D. 坏帐损失增加

  E.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平均存货增量*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F. 应付帐款占用资金利息的增加(为负数)

  如A>(B+C+D+E+F),可以放宽信用期。

#p#副标题#e#

  2、信用标准(5C系统)

  品质(Character):顾客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

  能力(Capacity):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

  资本(Capital):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力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

  抵押(Collateral):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

  条件(Conditions):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3、现金折扣政策

  分析步骤:同放宽信用期的计算,成本中是增加了现金折扣的增加

  A收益增加=收入增加-变动成本增加

  B成本费用增加=应收款利息增加+存货利息增加+应付款利息减少+现金折扣增加+收帐费用增加+坏帐费用增加

  A-B>0,可行。

  (三)存货管理

  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缺货成本

  =(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缺货成本

  =(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经济批量*单位订货成本+年需要量*单位买价)

  +(储存固定成本+经济批量/2*单位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

  订货变动成本与批量反方向变化,储存变动成本与批量同方向变化。

  1、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假设成立条件:

  (1) 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

  (2) 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 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4) 需求量稳定并能预测,即D(年需要量)已知。

  (5) 存货单价不变,即U已知

  (6) 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 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

  ①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C.保险储备。即第3项不成立,考虑缺货成本。

  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L×d+B

  保险储备确定的原则:使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及缺货成本之和最小

  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期望缺货量×单位缺货成本×年订货次数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成本+缺货成本

#p#副标题#e#

  四.筹资管理

  (一)普通股筹资

  优点:风险小,缺点:资本成本较高,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一) 长期负债筹资

  1、 长期借款

  优点:筹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成本较低。缺点:限制性条款较多。

  一般性保护条款:流动资金量的规定;对支付现金股利和再购入股票的限制;对资本支出规模的限制;限制其他长期债务;定期提交财务报表;不准在正常情况下出售较多资产;如期纳税和清偿到期债务;不准以任何资产作为其他承诺的担保或抵押;不准贴现应收票据或出售应收帐款;限制租赁固定资产的规模。

  特殊性保护条款:贷款专款专用;不准投资于短期内不能收回资金的项目;限制高级职员的薪金和奖金总额;要求主要领导人在合同有效期内担任领导职务;要求主要领导人购买保险;

  2、 债券筹资

  优点:筹资对象广,市场大。缺点:成本高、风险大、限制条件多。

  3、 可转换证券筹资

  优点:筹资成本较低,便于筹集资金,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缺点:股份上扬风险,财务风险,丧失低息优势。

  逐期提高可转换价格的目的是促使持有者尽早进行转换。

  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设立不可赎回期的目的是保护持有人的利益,对投资人有利。设置赎回条款是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又称加速条款;同时也能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所蒙受的损失;或限制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带来的回报。

  设置回售条款是为了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使投资者具有安全感,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二) 租赁

  1、 概念

  不完全补偿租赁:指租金不足以补偿租赁资产的全部成本的租赁。

  完全补偿租赁:指租金超过资产全部成本的租赁。

  毛租赁:由出租人负债资产维护的租赁。

  净租赁:由承租人负债维护的租赁。

  经营租赁:短期的、不完全补偿的、可撤销的毛租赁。租金不可直接扣除租赁

  融资租赁:长期的、完全补偿的、不可撤销的净租赁。租金可直接扣除租赁

  2、税务处理:以税法规定判断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符合税法下列条件之一的租赁为融资租赁:

  (1) 在租赁期満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

  (2) 租赁期为资产使用年限的大部分(75%或以上)。

  (3) 租赁期内租赁最低付款额大于或基本等于租赁开始日资产的公允价值(90%或以上)。在确定租赁最低付款额的现值时,每年租金*税前有担保利率作资金成本的年金现值系数求现。

  除了上述融资租赁以外的租赁为经营租赁。

  承租人融资租赁的税务处理(视同分期付款购买交易):

  (1) 租金不得直接扣除。

  (2) 手续费以及安装交付使用后支付的利息等可以在支付时直接扣除。

  (3) 可以按规定计提折旧。

  3、租赁的分析

  (1)承租人的经营租赁

  在租赁和自行购置的现值之间取舍。如租赁净现值-自行购置的净现值>0,则租赁有利。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后净利润+折旧

  =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抵税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租赁和购买资产所产生的收入相同,不考虑。

  ①租赁的现值=-租金*(1-税率)的现值

  ②购买的现值=-购置资产成本(买价、运输费、安装调试费、途中保险等)

  +折旧*税率的现值

  +期末资产余值的现值

  ①-②得

  NPV(承租)=-租金*(1-税率)的现值-[-资产成本+折旧*税率的现值+期末资产余值现值]

  =购置成本

  -[租金*(1-税率)+折旧*税率]的现值    用有担保债券的税后成本折现

  -[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变现收入)*税率]的现值  用项目的必要报酬率折现

  可以这样考虑:

#p#副标题#e#

  租赁可避免购买资产,所以资产的购置成本是现金流入,避免购买就不能享受折旧抵税的好处,所以折旧抵税是现金流出,税后租金是租赁的现金流出,因是购买所以期满时资产的余值是承租人失去的现金流入,即现金流出。

  (2)出租人的经营租赁,即承租人的反向

  NPV(出租)=-NPV(承租)

  =-{购置成本-[租金*(1-税率)+折旧*税率]的现值-[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变现收入)*税率]的现值}

  =[租金*(1-税率)+折旧*税率]的现值+[变现收入+(帐面余额-变现收入)*税率]的现值-购置成本

  (3)承租人的融资租赁

  出租人和承租人经营租赁是零和博弈。但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双方的税率差别,二是合同的税务性质(即承租人的租金不能抵税,要计提折旧和利息抵税;出租人不能提折旧抵税),这就产生了融资租赁。

  ①求内含利息率I

  资产成本-每期租金*(P/A,I,N)-资产余值*(P/S,I,N)=0

  ②将租金分解为还本金额和付息金额

  本年利息=(总购置成本-已还累计本金)*内含利息率

  本年归还本金=本年租金-本年利息

  ③净现值(承租)=资产购置成本-租金支出的现值+利息*税率的现值-期末余值支付的现值

  分析:由于融资租赁当相于分期购买,所以租金不能抵税与购置相同,没有差异;融资租赁和购置方式均可计提折旧,所以折旧抵税也没有差异,租金抵税和折旧抵税属于无关项。由于是融资租赁要分期支付租金,避免了购买支出,所以购置成本是流入,租金支出是流出,租金中的利息抵税是流入,期末购买资产余值是流出。

  (4)出租人的融资租赁

  净现值(出租)=租金收入*(1-税率)的现值+归还本金*税率的现值+期末余值收回的现值-资产购置成本

  净现值(出租)=净现值(承租)

  注: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一样,租赁期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应采用有担保债券的税后成本,资产期末余值的折现率应根据项目的必要报酬率确定

  (5)损益平衡租金:指租赁净现值为零时求租金

  NPV(承租人)=资产购置成本-税前租金×(1-税率)×现值系数-折旧抵税×现值系数-期末资产余值税后现金流量现值=0

  

  流动资产

  如果按照用途再作区分,则流动资产可以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

  临时性流动资产指那些受季节性、周期性影响的流动资产,如季节性存货、销售和经营旺季的应收账款;

  永久性流动资产则指那些即使企业处于经营低谷也仍然需要保留的、用于满足企业长期稳定需要的流动资产。——需要长期占用资金。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分为临时性负债和自发性负债。

  临时性负债指为了满足临时性流动资金需要所发生的负债,如商业零售企业春节前为满足节日销售需要,超量购入货物而举借的债务;

  自发性负债指直接产生于企业持续经营中的负债,如商业信用筹资和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其他应付款,以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税费等等。——可供企业长期使用

  旺季时:

  临时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配合型筹资政策

  临时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激进型筹资政策 收益风险小

  临时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稳健型筹资政策 收益风险高

  临时性流动资产不变,主要是看临时性流动负债的变化。

#p#副标题#e#

  五.股利分配

  (一)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进行分配。

  步骤:(1)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即长期有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

  (3)最大限度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4)若有剩余盈余,再将其作为股利发放。

  理由: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2.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的股利在一固定水平上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会显著、不可逆转地增长时,才会提高件度的股利发放额。

  理由:(1)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

  (2)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

  缺点:支付与盈余相脱节。可能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不能保持较低的资本成本。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长期按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与盈余相挂钩。但每年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一般情况下每年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只有在盈余多人年份,再发放额处股利。

  (二)股票股利

  不会增加公司的财产,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变化。

  发放后,如盈利总额和市盈率不变,会由于普通股增加引起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但由于所持比例不变,所持股票市场总价值保持不变。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发放前每股收益/(1+股利发放率)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发放前每股市价/(1+股利发放率)

  虽然发放股票股利不直接增加股东财富,也不增加公司的价值,但对股东和公司都有特殊意义。

  对股东的意义:(1)使股东得到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

  (2)成长中,公司所为,所以会稳定股价或使其上升。

  (3)获得纳税上的好处。

  对公司的意义:(1)无需分配现金。(2)降低每股价值,吸引更多投资者。(3)往往会传递继续发展的信息,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但也会被认为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加剧股份的下跌,(4)比发放现金股利费用大,增加公司的负担。

  (三)股票分割。

  股数增加,每股面额降低,每股盈余下降,但公司价值不变,股东权益总额、权益各项目的金额及其相互比例也不会改变(与股票股利不同)。

  目的:增加股数,降低每股市价,吸引投资者。

  股票分割和发放股票股利都能降低公司股价。一般只有公司股价暴涨且预期难以下降时,才采用股票分割的办法降低股价。

  六.企业价值评估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价值评估带有主观估计的成分,其结论必然会存在一定误差,不只能绝对正确。不要过份关注最终结果而忽视在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信息。价值评估提供的是有关“公平市场价值”的信息。价值评估不否认市场的有效性,但是不承认市场的完善性,认为市场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并非完全有效,其正是利用市场的缺陷寻找被低估的资产。

  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对象是企业整体的经济价值,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平市场价值。

  企业的整体价值解释。

  1. 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2. 整体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

  3. 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4. 整体价值只有在运行中才能体现出来。

  经济价值是指一项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通常用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

  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企业全部资产的总体价值,称为企业实体价值,等于股权价值和债务价值之和。与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同,这里不是其会计价值,而是三个的公平市场价值。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较高的一个。因为根据理财的自利原则,当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持续经营价值)大于清算价值时,投资人会选择持续经营。反之会选择清算,但也有例外拒绝清算继续经营,这就摧毁了股东本来可以通过清算得到的价值。

  三个评估模型:

  1.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增量现金流量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

  企业价值评估与投资项目评估的相同处:

  (1) 都给投资主体带来现金流量,现金流越大则经济价值越大。

  (2) 现金流都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计量都要使用风险概念。

  (3) 现金流都是陆续产生的,价值计量都要使用现值概念。

  区别:(1)投资项目的寿命有限,而企业的寿命无限,处理无限期现金流折现问题。

  (1) 现金流分布有不同特征。(3)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属于投资人,而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仅在管理层决定分配时才流向所有者。

#p#副标题#e#

  2.经济利润模型。

  经济利润指从超过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中得来的价值,或称经济增加值。不仅扣除了债务费用,还扣除了股权资本费用。而会计利润仅扣除了债务费用,没能扣除股权资本成本。

  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计经济利润的现值

  =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报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现值

  =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报酬率-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现值

  =投资资本+(税后经营利润-资本费用)的现值

  基本思想:如果每年的息前税后利润正好等于债权人和股东要求的收益,即经济利润为零,则企业的价值没有增减,仍然等于投资资本。

  3.相对价值模型:运用基本的比率评估一家企业相对于另一家企业的价值。

  (二)现金流量折现法

  1、模型的解释

  (1)现金流量:指各期的预期现金流量。债券的现金流量是利息和本金,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是项目引起的增量现金流量,价值评估中的现金流量包括股利现金流量(分配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一定期间企业可以提供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一定期间提供给所有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如果股权现金流量全部作为股利分配,则股利现金流量模型和股权现金流量模型相同。在数据假设相同的情况下,按三种现金流量计算的模型的评估结果是相同的。

  (2)资本成本:即计算列现值使用的折现率。股权现金流量只能使用股权资金成本来折现,实体现金流量只能使用企业实体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折现。

  (3)现金流量的持续年数:预测期+后续期

  2、模型参数的估计-资本成本(按第5,9章计算)

  竞争均衡理论: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以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个企业通常不可能在竞争的市场中长期取得超额利润,其投资资本回报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投资资本回报率:即净经营资产利润率

  =税后经营利润/投资资本=税后经营利润/(负债+股东权益)

  步骤:

  (1)预测销售收入:即基期销售收入和预测期销售增长率

  (2)预测的基期:即上一个年度。基期数据包括各项财务数据金额,还包括它们的增长率以及反映各项财务数据之间联系的财务比率。

  (3)详细预测期和后续期的划分:

  判断企业进入稳定状态的主要标志有两个:

  A.具有稳定的销售增长率,它大约等于宏观经济的名义增长率。

  B.具有稳定的净资本回报率,它与资本成本接近。

  (4)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包括利润分配表)

  ①利润表:销售收入按(1)填列,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折旧与摊销,按销售百分比*销售收入确定,再计算税前经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管理费用-折旧与摊销,税后经营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率)

  ②资产负债表:经营现金、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经营长期资产按按销售百分比*销售收入确定

  净经营资产(净资本、投资资本)=经营营运资本+净经营长期资产

  =(经营现金+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经营长期资产-经营长期负债)

  =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③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按占投资资本比率*投资资本确定,应付股利按下列确定

  A.目标资本结构下按剩余股利政策的应付股利

  内部融资额=净经营资本增加额*(1-负债/投资资本)

  =(本年净经营资产-上年净经营资产)*(1-负债/投资资本)

  或=本年期末股东权益-本年期初股东权益(上年期末)

  =本年净经营资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年期初股东权益(上年期末)

  应付股利=本年税后利润-内部融资额 (如是负数,则说明要向股东增发新股)

  B.按固定股利支付政策的应付股利=本年税后利润*上年股利支付率

  ④利润表:利息费用=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各自利率

  税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

  ⑤利润表:税后利润=经营净利润①-税后利息费用④

  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股利③

  =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本年净利润-股东权益增加(即内部融资额))

  ⑥资产负债表:将利润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填入资产负债表,

  年末股东权益=股本+年末未分配利润

  本年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

  (5)预计现金流量

  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填列预计现金流量表

#p#副标题#e#

  税后经营利润

  +:折旧与摊销

  =经营现金毛流量

  -: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经营现金净流量

  -: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

  -:折旧与摊销

  =实体现金流量

  公式1:

  实体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经营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税后经营利润+折旧与摊销)-(本年经营营运资本-上年经营营运资本)-

  (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公式2: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利润-本年净投资(即期末净经营资产-期初净经营资产)

  =税后经营利润-(本期总投资-折旧与摊销)

  =税后经营利润-[(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

  公式3: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权现金流量

  =[税后利润-(净投资-债务净增加)]+(税后利息-债务净增加+超额金融资产增加)

  如果企业按固定的负债率为投资筹集资本,企业保持稳定的财务结构,净投资和债务净增加存在固定比例关系,则股权现金流量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股权现金流量=税后利润-(净投资-债务净增加)

  =税后利润-(1-负债率)*净投资

  =税后利润-(1-负债率)*(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

  公式4:(以投资人角度)

  实体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债权融资净流量+股权融资净流量

  =(税后利息费用-短期、长期借款增加+金融资产增加)+(股利分配-股权发行)

  (6)后续期现金流量增长率

  在稳定状态下,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相同。

  即现金流量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3.模型的计算

  (1)两阶段增长模型

  企业价值=预测期各年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后续第一期现金流量/(资本成本-现金流量增长率)]*上年折现系数

  (2)永续增长模型

  股权价值=本年股权流量*(1+永续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

  每股股权价值=每股股权流量*(1+永续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

  =(每股净利润-每股股权净投资)*(1+永续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永续增长率)

  

  【第三种方法】融资流量法

  实体现金流量=债务融资净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股权融资净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其中:

  债务融资净流量=税后利息支出+偿还债务本金(或-债务增加)-超额金融资产增加

  股权融资净流量=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发行(或+股票回购)

#p#副标题#e#

  

  本期净投资=期末净经营资产-期初净经营资产=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

  净资本=净经营资产=投资资本

  经营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利润+折旧与摊销

  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实体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

  【区分两个概念】本期净投资(本期净经营资产增加=期末净经营资产-期初净经营资产)、净资本(等于净负债+股东权益=净经营资产)

  (三)经济利润法

  经营利润=税后净利润(会计利润)-股权费用

  =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股权费用

  =税后经营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息前税后经营利润-期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回报率-期初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期初投资资本*(期初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是它扣除了全部资本的费用,而会计利润仅仅扣除了债务利息。

  企业实体价值=期初投资资本+未来各年经济利润现值之和

  经济利润模型的优点:可以计量单一年份价值增加的优点,而现金流量法做不到。某个年度的现金流量不能成为计量业绩的依据。它把投资决策必需的现金流量法和业绩考核必需的权责发生制统一起来。结束了投资决策用现金流量的净现值评价,业绩考核用权责发生制的利润评价,决策与业绩考核的标准分离、冲突、混乱的局面。

  (四)相对价值法

  首先寻找一个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变量(如净利),其次,确定一组可以比较的类似企业,计算可比企业的市价/关键变量的平均值(如平均市盈率),然后,根据目标企业的关键变量(如净利)乘以得到的平均值(平均市盈率),计算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

  1、市盈率模型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净利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本期市盈率*目标企业的本期每股净利

  =可比企业预期市盈率*目标企业的下期每股净利

  推导:用股利支付折现模型:每股股价(每股市价)=股利*(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两边同除以每股净利(每股收益)得出。

  可比企业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可比企业内在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市盈率的驱动因素:企业的增长潜力(增长率)、股利支付率、风险(股权资本成本),关键是增长潜力。

  适用范围:连续盈利,并且β值接近于1的企业。

  2、市净率模型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推导:用股利支付折现模型:每股股价(每股市价)=股利*(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两边同除以每股净资产(每股股权帐面价值)得出。

  本期市净率=股东权益收益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预期(内在)市净率=下期股东权益收益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市净率的驱动因素:权益报酬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股权资本成本,关键是权益报酬率。

  适用范围:需要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

  3、收入乘数模型

  收入乘数=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收入乘数*目标企业的每股销售收入

  推导:用股利支付折现模型的两边同时除以每股销售收入得出。

  本期收入乘数=本期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内在收入乘数=下期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收入乘数的驱动因素: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增长率、股权成本,销售净利率是关键。

  适用范围: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的企业。

#p#副标题#e#

  4、修正的市价比率

  (1)修正市盈率:影响市盈率的主要是增长率,将不同增长率的企业进行修正。

  两种方法:(主要用第一种)

  第一种:先将多个企业的实际市盈率进行汇总算术平均得出可比企业实际平均市盈率,将多个企业的预期增长率进行汇总算术平均得出计算平均预期预期增长率,

  可比企业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业实际平均市盈率/(平均预期增长率*100)

  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利

  第二种:先将可比企业单个的进行修正,即

  可比企业修正单个市盈率=可比企业实际市盈率/(预期增长率*100),然后求目标企业每股价值,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修正单个市盈率*目标企业增长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利,最后将按单个可比企业计算的目标企业每股价值汇总算术平均。

  (2)修正市净率:

  修正的市净率=实际市净率/(预期股东权益净利率*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股东权益净利率*100*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3)修正收入乘数:

  修正收入乘数=实际收入乘数/(预期销售净利率*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平均收入乘数*目标企业销售净利率*100*目标企业每股收入

  七、业绩评价

  (一)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成本中心: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不考核收入,而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

  有两种类型:

  标准成本中心:生产的产品稳定而明确,并且已经知道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的责任中心。

  任何一种重复性的活动都可以是,只要能计量产出的实际数量,并能说明投入和产出之间可望达到的函数关系。

  费用中心:产出物不能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或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单位。

  1、 考核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如果采用全额成本法,成本中心不对闲置能量的差异负责,他们对固定成本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

  2、责任成本:特定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依据,是成本的可追溯性。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依据,是成本依产量的变动性。

  确定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1) 假如某责任中心通过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地影响一项成本的数额,那么该中心就要对这项成本负责。

  (2) 假如某责任中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资产或劳务,它就应对这些资产或劳务的成本负责。

  (3) 某管理人员虽然不直接决定某项成本,但是上级要求他参与有关事项,从而对该项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要影响,则他对该成本也要承担责任。

  制造费用归属和分摊方法:

  (1) 直接计入责任中心。

  (2) 按责任基础分配。

  (3) 按受益基础分配。

  (4) 归入某个特定的责任中心。

  (5) 不能归属于任何责任中心的固定成本,不进行分摊。

  (二)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利润中心:一个责任中心如果能同时控制生产和销售,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负责,但没有责任或没有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投资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据其利润的多少来评价该中心的业绩。

  有两种类型:自然的利润中心(事业部);人为的利润中心(内部转移价格的部门)

  1、 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是利润。

  2、 部门利润的计算

  收入

  -: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

  -:可控固定成本

  =:可控边际贡献    评价部门业绩最好

  -:不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

  -:公司管理费用

  =:部门税前利润

#p#副标题#e#

  3、 内部转移价格

  (1) 市场价格:如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减去对外的销售费用是理想的转移价格。

  (2) 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3) 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

  (4) 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最差

  (三)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考核指标:

  1、 投资报酬率:(相对数指标)

  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投资周转率*部门边际贡献率

  缺点:容易产生部门利益,却伤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情况。

  部门利益:原来的投资报酬率>新增资产的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则会放弃投资。

  原来整体的投资报酬率>原来内部某项资产的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则会减少这项资产。

  2、 剩余收益:(绝对数指标),计算比较原剩余收益和变动后的剩余收益,与企业总目标一致,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由于是绝对数指标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比较。

  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

  (四)部门业绩的报告与考核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