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信阳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公文写作方法与技巧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河南

信阳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公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河南华图 | 2013-07-09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公文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必考的科目,尤其是事业单位考试,所占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部分地区招考,公文曾单独作为一门科目,分值100分。所以,建议考生一定要高度注意公文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分量。

  一、考题形式及难易程度

  公文主要出判断题、选择题(单选、多选)、改错题和写作题。主要考察考生的两种能力:一是对公文基础理论的理解记忆能力;二是常用公文的写作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因此建议大家不要一味的求难,求深,要着重理解记忆公文的理论知识并练习常用公文的写作。至于后者建议一定要在考前写一写,比如写篇通知、请示。

  二、考试的内容及复习的重点

  从考题内容上看,主要考察三大块内容:公文的基础知识、常用法定公文的写作和常用事务性文书的写作。公文的基础知识又包括公文的概念和特点、公文的分类、公文的文种及适用范围、公文的组成要素和格式、公文的行文规范、公文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公文的稿本、公文的处理等。在以上内容中重点是公文的分类、文种及适用范围、组成要素及格式、行文规范。

  常用法定公文的写作,重点考察通知、通报、通告、请示、报告、函的写作。

  常用事务性文书的写作,重点考察计划、方案、倡议书、慰问信、证明信、请柬、讲话稿等的写作。

  总之,在备考中熟练掌握以上公文对考试以及之后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考生们在备考阶段一定要重视。

  公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实用语言只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对此,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就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艺术的目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而不是作为认知提供出来;艺术和程序是事物的“反常化”程序,和予以其复杂形式的程序,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什克洛夫斯基:《关于散文理论》,苏联作家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我们摘引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实用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是表达认知的语言。必须分清了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p#副标题#e#

  二、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这样可以保证公文的不同读者在理解上能够趋向一致,不会因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和保障。

  三、模式性

  在公文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模式化语言对于别的文体来说可能是失败,而对于公文来说却是一种必需。

  公文的体式就是模式化的,每一种体式在写作中都有固定的套路,在套路的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适宜这些套路的语言,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如“特此函复”这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炼明白。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在我国世代相袭,已不知用了多少年。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因此,在公文中常常能见到一些文言词语,它们已经自然地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这是公文语言模式性的表现之一,不足为怪。

24年吉林省事考课堂-公共基础知识

2024.05.17(共 23课时)

姚小桐

2875人已学

免费

480三支一扶系统提升班

2024.05.17(共 152课时)

焦燕

71人已学

480.00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