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订阅福建华图-成功日记,每日一次发送招考信息至您邮箱,重要招考信息不再漏掉: |  | 
	
	 
	    1.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 乙在非发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 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 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4.《刑法》第345条第2款规定:“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这属于( )。
	 
	  A.空白罪状
	  B.引证罪状
	  C.叙明罪状
	  D.简单罪状
	 
	  5.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
	 
	  A. 牵连犯
	  B. 想象竞合犯
	  C. 继续犯
	  D. 连续犯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生理因素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根据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B【解析】选项A中,甲的罪过形式明显是间接故意(放任)。在间接故意的情形下,按照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定性,因此选项A应该定为故意伤害罪。
	  选项B根据刑法,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选项c根据刑法,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仍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
	  选项D的行为客观上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
	  3.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死刑的限制。《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注意:对怀孕的妇女的限制条件是“审判的时候”,而不是“犯罪时”。同理,对于未成年人的限制条件是“犯罪时”,而不是“审判时”。本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法条的熟悉程度。
	  4.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空白罪状。空白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违法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
	  5.A【解析】首先排除选项B、C,二者都要求仅存在一个违法行为,而本案中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犯罪行为,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
	  连续犯,要求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而本题数行为触犯了不同罪名,因此排除选项D。甲实施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因此属于牵连犯。
				
                    
                         
                    
                    扫码回复: 蓝皮书   免费领取备考蓝皮书
                    回复: 免费资料   领取全科目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