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论坛 | 2013-04-15
分享
加入2013浙江省考面试交流群 多重大奖等你拿,获取最新省考面试消息: | 250803048 |
订阅浙江华图-成公日记,每日发送招考信息至您邮箱,重要招考信息不再漏掉 | 点击订阅到邮箱 |
1.某县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
①某食品厂生产腐竹时非法添加硼砂被当场查获,县工商局以证据确凿为由吊销该厂营业执照,不再另行举行听证会;
②县矿业公司将含镉的工业废渣倾倒入河,造成河水镉浓度超标,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分别决定对其罚款10万元和5万元;
③县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某火锅店使用过期牛油,逐派一工作人员前往检查,对牛油进行查封、送检。
上述县直单位做法妥当的是( )
A.县工商局
B.县环保局
C.县水利局
D.县卫生局
2.某日,甲某在街道上闲逛时,发现一辆摩托车停在路边,车主乙某正在和别人聊天,甲某趁乙某不注意骑上摩托车就跑,乙某发现后追上前去扭住甲某,甲某一拳把乙某打倒在地,骑着摩托车逃脱,后被警察抓住。 甲某触犯的罪名是(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交通肇事罪
3.( ) 犯罪是属于“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
A.盲人
B.醉酒的人
C.未成年人
D.聋子
4.甲、乙在丙地签订电视机买卖合同,约定在丁地交货,但未约定价格,在履约时遇电视机价格上涨,甲、乙对价格各有异议相持不下,这时,电视机价格应当按照( )。
A.合同订立时丙地的市场价格执行
B.合同履行时丙地的市场价格执行
C.合同订立时丁地的市场价格执行
D.合同履行时丁地的市场价格执行
5.取得物质帮助权属于公民的( )。
A.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B.平等权利
C.政治权利和自由
D.特定人的权利
6.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说明:( )
A.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B. 量变在事物的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C.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D.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7.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下列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是:( )
A.一切非劳动收入
B.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C.凭借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D.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
9.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经常就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票价、水价、电价等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举行价格听证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这表明( )。
A.民主与法制要紧密结合
B.政府决策进一步民主化
C.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增强
D.人民可直接行使权力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是( )。
A. 生态文明
B.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C.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廉政文化
1.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一事不再罚原则]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处罚的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因此,处罚矿业公司的行政行为应该由环保局实施。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题中甲某“趁乙某不注意骑上摩托车就跑”的行为构成抢夺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罪、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题中甲的行为触犯了抢夺罪,抢夺过程中虽有暴力,但目的并非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故选B。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3.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选A。
4.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第62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本题中订立合同时的约定的履行地是丁地,故选C。
5.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权利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维持基本生活。物质帮助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为宪法所确认始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现行宪法第四十五条对之进行了完整的规定。物质帮助权源于公民生存权,是公民的一项社会经济权利。故选A。
6.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滔滔江河,都是一条条小溪小河汇聚而成:引申意思是如果做事不从一点一滴中做起,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只有一点一点地量变积累,才会达到质变。
7.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在2%左右。“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9.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一些地方政府经常就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问题举行价格听证会,表明了政府决策的进一步民主化。故正确选项为B。
10.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一、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二、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三、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四、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五、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故正确答案为B。
更多关于2013年省考面试的信息请关注: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专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