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论坛 | 2013-03-01
分享
加入浙江公务员考试交流群,咨询2013省考报考政策,获取省考最新消息: | 119516463 |
订阅浙江华图-成功日记,每日一次发送招考信息至您邮箱,重要招考信息不再漏掉: | 点击订阅到邮箱 |
1.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需要________、修改,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 ( )
A.废止
B.废除
C.作废
D.终止
2.美国国家情报局局长上周在一次公共会议上________,美国年度情报总预算为440亿美元。多年来,美国政府对这个数字一直采取守口如瓶的态度,外人对此不得而知。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揭露
B.披露
C.指出
D.表示
3.有轰动一时的荣誉,顷刻________;有永世长存的荣誉,它与________。真正的荣誉只有一种,就是和人类进步事业连在一起的荣誉。进步的事业________,真正的荣誉________。
填入划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永垂不朽 日月同辉 万古常青 烟消云散
B.烟消云散 日月同辉 万古流芳 顶天立地
C.烟消云散 日月同辉 永垂不朽 万古常青
D.烟消云散 天地常存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4.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________,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填入划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起源
B.起点
C.源泉
D.出发点
5.________的批评,像一面优质的镜子,能照出自身的真相;________的恭维,如同歪曲物体的“哈哈镜”,难识庐山真面目。
填入划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截了当 直言不讳
B.直言不讳 虚情假意
C.虚情假意 直言不讳
D.甜言蜜语 虚情假意
6.安定的住房,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第一步。城市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化,就要从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开始。但住房问题又是城市最大的挑战,“房慌是城市特有的问题”。恩格斯1872年的名著《论住宅问题》就提出住房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从而产生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反差。住房短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病”。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住有所居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基础
B. 住房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C. 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D. 住房短缺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病”
7.电子书和互联网对于阅读的改变已成为生活的现实。它们带来了阅读的便捷性,但其“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却对经典的阅读和传承形成了挑战。八卦和奇闻趣事所形成的“零散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使我们难以持续地关注经典的传承。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种各样丰富而诱人的文化潮流和时尚之中,被一种“流”状的文化片段所吸引,难以持续地关注和宁静地体验经典之美之纯。根据这段话,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子书和互联网不利于经典的阅读和传承
B. “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难以将精力集中于体验经典
C. “流”状文化让我们无法持续关注和体验经典的纯美
D. 电子书和互联网让我们无法持续关注经典
8.“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对括号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B.是对年少气盛的人去寻找理想、开创事业的描述
C.乡土情结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D.在外面闯世界的人都不想回家
9.填入下面括号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汤武因为有残暴的桀纣为敌而获得了拥护者,( ),最后得到了天下。换个角度讲,真正使罗马帝国灭亡的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对手,在东方的古老秦帝国,( )说也是同样的原因。
①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
②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
③刘邦因为谨小慎微而打败项羽
④刘邦因为项羽而谨小慎微
⑤建立不久就迅速覆灭
⑥能够强盛统一天下
A. ①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10.马立克说奥斯汀对周总理所说的中国人民政府认为安理会在没有中国人民代表参加的情况下通过的有关中国的控诉案的任何决议都将是非法的这一点表示惊奇。究竟是谁表示惊奇?( )
A. 马立克
B. 奥斯汀
C. 周总理
D. 三个人都表示惊奇
1.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前后段句意判断
2.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义的侧重点。
揭露:揭示出
披露:指通过公开方式表明隐蔽着的事实
指出:指点出来,提出论点看法。
表示:用记号或符号示意“
“披露”指通过公开方式表明隐蔽着的事实。“揭露”针对性太强,“指出”和“表示”均不能体现出对隐蔽事实的揭露,故选B。
3.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顶天立地”不能和荣誉搭配,排除B、D。“轰动一时”和“顷刻”都形容时间短,因此第一空应填“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烟消云散”。故选C。
4.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由“自然界为劳动提供了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可知,自然界和劳动是形成财富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财富产生的原因。其他三项都有“开始的地方”的意思,不符合句意。故选C。
5.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和“恭维”搭配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排除A、C。“甜言蜜语”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直言不讳”指说话直率,毫不避讳。能“照出自身的真相”的批评肯定是毫不避讳的挖掘真相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不可能是“甜言蜜语”。故选B。
6.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A项只是文段的引子,以此引出城市的住房问题,它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文段并未提及住房问题如何解决,故排除B。C项说的是“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未能与城市的住房问题相联系,过于笼统,排除。
7.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上下文意思可以判定
8.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括号内的“失根”、“逐浪”、“飞舞”、“因风四散”都是对离乡的游子无依无助的描述,由此判断,只有A项符合。
9.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空由自然界转入人类社会,由已知到未知,应该选②;后面内容都是对前面观点句的解说,紧扣前面句式,进一步强调“天敌”的作用,选④;第三空换了一个角度,从没有天敌导致失败进一步阐述观点,选⑤。
10.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首先看A项,“马立克”是原话的陈述者,并非表示惊奇的主体,而真正的主体是原话中出现的第二个人物“奥斯汀”,即奥斯汀才是真正对中国人民政府认为的决议的非法性表示惊讶的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