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三十)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浙江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之言语理解(三十)

华图论坛 | 2013-02-28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加入浙江公务员考试交流群,咨询2013省考报考政策,获取省考最新消息: 119516463
订阅浙江华图-成功日记,每日一次发送招考信息至您邮箱,重要招考信息不再漏掉:  点击订阅到邮箱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来西湖旅游的人们,面对水色山光,无不为大自然这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折服

  B.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几年的实践锻炼,如今已成了单位里有名的“笔杆子”

  C.春风一吹,景区内的梨花竞相开放,朵朵洁白的梨花,如阳春白雪,使得众多游人驻足

  D.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B.文化艺术事业固然要用钱,然而一出戏的服装就花掉几万元,也实在不值得

  C.如果我们前一段时间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够克服

  D.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业务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投资公司的周转资金充足


  3.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12月19日起,我省北部、西部以及中南大部分地区受高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影响,形成今冬第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

  B.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细致,但却是我们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

  C.这个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增加智力投资,改变了落后局面,贫困面减少了三倍以上

  D.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4.以下四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通知工作人员

  B.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做好准备

  C.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安静

  D.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立即过来


  5.下面四句话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暮色由淡到浓,不久天就黑了下来

  B.妈妈来电话说,她本月15日前来北京

  C.桂林山水甲天下

  D.他只顾埋头工作,丝毫没有感觉到身边有人


  6.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蓬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蓬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地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7.昨天下午,在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礼堂里正在召开初三年级学生家长会。台上两名老师正在讲着今年中考的形势,台下的家长个个面色凝重,几乎每个家长都在记笔记,生怕落下任何一个关键的细节。整个会场,除了老师讲话的声音外,几乎听不到其他声响,偶尔听到一个手机铃声显得异常刺耳。对于家长来说,最难熬的莫过于听老师点名。家长们常说:“就怕老师念名字。就像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这里的意思表明( )。

  A.在家长会上,“差生”家长个别严肃

  B.在家长会上,“差生”家长集体严肃

  C.在家长会上,“差生”家长个别忍辱

  D.在家长会上,“差生”家长集体忍辱


  8.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高处是就比喻义而言的,但仅就地理意义来说,人类其实是倾向于向低处走的。海拔高的地区往往气温低,交通不便,当然,人类无法往高处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高山地区的河流往往在河谷或峡谷里,很难利用。同理,沙漠中一些绿洲型的文明古国遗址往往出现在沙漠深处河流尾间的地方,而不是中上游,那也是因为取水容易。还有那些古国的遗址为什么总是变动?其实这也容易解释——河流的尾闾不断摆动,它们追随着河流的尾间生存。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B.对水源的追求是人类选择居住地的首要考虑因素

  C.从地理学角度阐释“人往低处走”的内在合理性

  D.解释文明古国遗址出现在沙漠深处并不断变动的原因


  9.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的精神生产不是纯粹与物质无关的活动,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正是物质文明提供的。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

  C.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10.在全球热议经济仍处低谷之际,来自86个国家的1400多位经济领域的精英为重振经济出谋划策,远道而来向中国“取经”。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主席麦维德赞扬中国说,中国是富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跨国公司来到中国的发展势头是好的。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大力实施救市计划,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中国政府的对策令人钦佩。中国政府为克服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以及付出的努力,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经济回升为全球经济重振增长树立了信心。中国更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这份成功,参会者更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中国救市措施令人钦佩,世界看好中国经济

  B.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C.中国愿意将救市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世界各国

  D.金融危机将是中国扩大经济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参考答案见下页 #p#副标题#e#

  1.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西湖的水色山光属大自然的杰作,排除A 舞文弄墨:形容玩弄文字技巧,含贬义。与句子感情色彩不相符,排除B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用来形容“梨花”,排除C 畏葸不前:畏惧害怕,不敢前进。用在句中恰合句意,当选。

  2.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A项中的“内容很精彩”与“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不是转折关系,是递进关系,故“虽然……但是”运用错误。C项中的“如果”应该改为“既然”。D项中的“由于”多余,造成句式杂糅,可删掉。

  3.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形成”应该改为“出现”。B项缺少主语,“我们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应为中小学老师,应在“却是”之前加“他们”;C项搭配不当,“减少了”与“三倍以上”不能搭配。

  4.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中,“请他通知工作人员”可以有两个理解,一为“请他通知工作人员(为我们阅读材料做好准备)”,另一个为“请他通知工作人员(别的事情)。”另外,“阅读材料”可以为偏正结构,也可以为动宾结构;B、D两项与A项错误相同。故排除A、B、D,C为正确答案。

  5.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B项中,“她本月15日前来北京”可以有两个理解,一为“她在本月15日当日赶来北京”,一为“她在本月15日以前来北京”。

  6.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C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培育良种;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育友谊;培养教育,培育新人。

  A传续:继承,延续(多用于抽象事物

  B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波逐流,与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训》)与世沉浮。

  D涵养:修养,很有涵养,滋润养育,用造林来涵养水源。

  所以,选C答案。

  7.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要抓住两个着眼点,其一,“台下的家长个个面色凝重”说明是所有的家长在集体忍辱;其二,“就怕老师念自己的名字,就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说明这些家长在替自己的孩子忍辱。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8.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文段通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俗语,引出文段的论题:从地理意义来说,“人类其实是倾向于向低处走的”。然后分别从气温、交通、水源三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由此可见,文段论述的主旨便是从地理学角度阐释“人往低处走”的内在合理性。

  9.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这段话主要讲的是物质文明的问题。引号里面的话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并由此得出结论:物质文明给精神文明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选项B、D都是对引号中的话的总结,过于片面。选项C原文中没有提到,只有选项A涵盖了原文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10.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救市措施使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并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由此得到世界各国的赞誉。选项B、D文段中并没有体现,选项C不是文段主要论述的观点。

2024年海宁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笔试周末全程班

2024.05.05(共 18课时)

华图教师

15人已学

免费

【统招面试来学!】24年广东统考赢在粤面提前学(2本图书+N多网课+不报班/不进面全退)

2024.05.05(共 17课时)

邓敏霖

97人已学

99.00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