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论坛 | 2013-01-01
分享
加入浙江公务员考试交流群,咨询2013省考报考政策,获取省考最新消息: | 119516463 |
订阅浙江华图-成功日记,每日一次发送招考信息至您邮箱,重要招考信息不再漏掉: | 点击订阅到邮箱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999年,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大约相当于东部的50%、40%
B. 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C. 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6%左右徘徊
D. 到2005年底,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
2.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多少万人?( )
A. 2 800
B. 3 100
C. 3 200
D. 3 30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远低于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B. 我国财政支农比重偏低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增大
C.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实质上还是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D. 1999年,江苏的人均GDP大约是甘肃的12倍
4.200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几?( )
A. 21.6
B. 32.1
C. 39.3
D. 42.6
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 )。
A. 逐年下降
B. 基本没有变化
C. 呈上升趋势
D. 下降趋势明显
6.2005年底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约为多少人?( )
A. 954.44万人
B. 919.53万人
C. 911.90万人
D. 904.27万人
7.2005年,广东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是多少?( )
A. 27.69%
B. 7.72%
C. 28.30%
D. 27.0%
8.2006年全省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数量比2005年多多少人?( )
A. 46.28万人
B. 42.45万人
C. 42.54万人
D. 31.09万人
9.根据上述材料,在吸引劳动力就业方面,表现最不突出的是( )。
A. 国有企业
B. 城镇集体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制造业
10.以下说法不符合上述材料的一项是( )。
A.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已创出历史新高
B. 2006年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C. 2006年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高于事业、机关单位
D. 2006年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
1.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199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0089元、5407元和4217元”,因此.A是正确的;“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 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因此,B是对的;“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说明,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基本停滞不前,2004年,才开始较快增长,C错误;“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D正确。根据题意选择C选项。
2.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2002年,西部地区农利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可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1742÷61.8%=2819(万人),约为2 800万。
3.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1倍”,最高的是11倍,因此12倍肯定是错误的。其他选项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
4.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7703元”,因此,2476÷7703x100%=32.1%。
5.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O%、9.5%、9.2%、8.4%、8.8%、8.3%”,下降明显。
6.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1.911.90+42.54-50.17=904.27万人,可根据尾数法来判断正确选项。
7.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利用1题的答案,(258.11-7.72)÷904.27≈27.69%。
8.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911.90+42.54)×52.6%-904.27×(52.6%-2.2%)=502.03-455.75=46.28万人。
9.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员只占总体的7.0%,且与上年相比,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10.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41.0%,不及一半,所以D错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