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华图论坛 | 2012-10-24
分享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学习交流QQ群:217534045 | |||||
免费申论批改群: 196228131 | 浙江事业单位招聘:146762834 | ||||
每日一练 | 每日热点 | 每日招聘 | 每日真题 | 每日讲解 | 每日模考 |
1、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2、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3、虽然当今国际事务的诸多领域仍受制于头号超级大国美国,但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由于一国一票和三分之二多数方可获得改革方案通过的表决规则,这在客观上又为虽然处在弱势、但占有联合国近1/4席位的非洲表达自己意愿、周旋于大国之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非洲占有联合国近1/4席位
B.当今国际事务的诸多领域仍受制于头号超级大国美国
C.联合国改革方案需要获得三分之二成员国的赞成才能通过
D.联合国的表决规则为非洲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争取决策权提供了机遇
4、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
A.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5、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6、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这段文字表明( )。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
B.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C.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
D.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7、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道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是( )。
A.前者指各种小粒内部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
C.二者反映了微观物质世界结构,即小粒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D.二者都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以及中子等各种小粒
8、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对“柔枝绿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王洛宾的信仰
B.衣食住行
C.王洛宾的工作
D.以歌为主线
9、所谓信息加工的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但是这种类比只是机能性质的,也就是在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不管作为其物质构成的生物细胞和电子元件的区别。换句话说,这种类比只涉及软件而不涉及硬件。这段话“硬件”指的是( )。
A.机能性质
B.行为水平
C.物质构成
D.生物细胞和电子元件
10、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建设财政”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根据文意,对“建设财政”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
B.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部分占很大比例,导致对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C.财政也像建造房屋一样需要统筹规划进行合理建设
D.财政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要特征
1.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原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文段首句使用了让步关系的复句提出存在着收入差距;接着用因果复句提出存在收入差距的原因,接下来用“所以”这一结论性引导词引出该文的主题句,即“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警中所形成的差距”来强调如何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句。因此本文就是在强调“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即“再分配过程”的调节,显然解决问题一句为主题B项为原文主题句的同义替换。而A、C、D只是分配过程的一个体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选项。
2.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文段讨论的是关于社会冲突的问题。其中前几句都是在讨论社会冲突的作用,一方面充当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强化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这些都是社会冲突的价值和作用。最后一句通过强转折“但是”引出值得关注的问题,即社会冲突也并非随时随地都起积极作用,而是有其具体条件的。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
3.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读取,寻找关键词(态度情绪词)“但”。文段首句就通过转折词“但”引导出主题句,简单提炼句子主要成分,概括即为“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为非洲提供了表达自己意愿的历史机遇”。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4.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中心句。本段的中心句是在转折词“但”之后“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即强调公民个人要有环保意识,环保法规才能取得效果。A项强调政府的作用,与原文题意不符。B项强调法规制定的重要性,也与题意不符。C项侧重法规的制定应体现公民意愿,也与题干不符。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5.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态度情绪词)“但”。文段通过了两个设问引出了表达的主题,即文段转折词“但”之后的语句“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知作者对于德波顿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手法是持肯定赞赏的态度的。而D项“宝贵的精神享受”一句恰恰与文段的作者态度相符,引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项。A项的“模糊不清”,B项的“淡然无为”,C项的“没有解答”等表述均与文段表述的态度不符,因此均予以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6.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B、C项是无中生有,A项概括不全,只是对原文前部分的表述。对原文信息读取,寻找中心句。由“但”引出文段的中心句“但目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即强调西方政治文明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7.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一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根据原文我们可以推知微观物质就是指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而物质的微观结构事实上就是这些小粒的内部结构,即内部组合模式,因此A项正确。
而B项表述错误在于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等均属于微观物质,它们均用“、”号连接意味着不可能四者并列,因此说原子和原子核代表物质微观结构,质子、中子代表微观物质是错误的。C项表述过于概括,概述主体为“二者”,而事实上“二者”并不能统领C项后面的表述,因为这在原文中并没有体现。D项表述过于绝对,我们可以推断出二者并非同一事物,因此表述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
8.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对应的解法是排除法。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在原文中出现过的、表述原文含义的予以排除也可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句子把“以歌为主线”比作“树干”,把“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比作“柔枝绿叶”,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9.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题目中的前一句提到“在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不管作为其物质构成的生物细胞和电子元件的区别”即是分别对应着文中的“软件和硬件”,由此可知“硬件”指的是“生物细胞和电子元件”。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
10.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要求对“建设财政”有所理解,文中通过使用破折号对“建设财政”做出了明确解释,即“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A项是原文的准确表述;B、D两项是对原文该句的同义替换。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文中并没有这层含义的表述。所以,本题答案为C选项。
相关推荐: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信息交流平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