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石政府网 | 2012-09-19
分享
矿冶工业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的作用。在矿冶工业文明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丰富的矿冶工业遗产和矿冶文化精神。黄石从西周开始,延续至今,三千多年矿冶开采冶炼加工的历史、工业遗产和人文传统所形成的矿冶文化精神,已成为这座资源面临枯竭的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黄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矿冶工业城市之一,如果能以矿冶文化精神为动力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不仅对黄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标本和借鉴意义。
一、城市精神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资源型城市精神根植于矿冶文化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的体现。它是城市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说:“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从广义层面看,是建立在城市物质架构上的城市文化价值体系,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对城市的历史积淀、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市民价值取向、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的综合概括。从狭义层面看,城市精神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简明概括和高度浓缩,是城市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作为一座城市人文特色的总和,不仅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要素资源,决定一个城市价值体系的状况和变化,是一座城市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支撑和依托。人们认同、向往、憧憬一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所吸引。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不管是西方的纽约、伦敦、巴黎、柏林,还是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都是借助历史文化传统来建构其城市精神并以此不断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精神近年来开始被全球化浪潮推动,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总结和提炼自己的文化特征,梳理在历史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如北京发布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精神的“灯塔”指引,急需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提升精神文化软实力。当前,城市的发展与竞争,已进入到了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阶段。提炼与弘扬城市精神,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现代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矿冶工业遗产是矿冶文化精神的载体,矿冶文化精神蕴含矿冶工业历史的精髓
矿冶文化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形式予以呈现。人类开展矿冶活动的场所和遗迹,即矿冶工业遗产,是不同历史时期工业文明的证据,也是矿冶文化精神最集中、最根本的载体,它具有突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1、矿冶工业遗产是矿冶文明的历史结晶。矿冶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它从一诞生开始,就始终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矿冶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在制作石器时,对不同的矿物岩石的性质逐渐有所认识,并在制作石器时,有选择地挑选石料,在这一过程中,孕育了原始的矿冶文化。随着人类对铜、锡、铁等矿物的开采和冶炼,真正迎来了工业文明时代。伴随着矿冶文明的演进,形成了矿冶工业遗产。矿冶工业遗产作为工业遗产的一个重要门类,指的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矿冶工业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以及与矿冶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人类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对于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活动形成了不同技术特点、文化内涵的矿冶工业遗产。如奥地利的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盐矿),开采于公元前2世纪。国内矿冶工业遗产有安徽铜陵铜官山遗址、四川自贡井盐矿等,尤以湖北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最具代表性。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为系列遗产,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旧址、大冶铁矿天坑和华新水泥厂旧址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以矿产开采、冶炼、制造、加工为核心的矿冶遗址群,延绵三千多年,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时期直至现代工业化开端时期矿冶工业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记录了矿冶工业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教科书。
2、矿冶工业遗产凝聚着矿冶文化精神。历经数千年延绵不断的矿冶开发历史,使矿冶地区的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矿冶活动中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技术传统、身份认知、价值观念、表达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学作品。这种生产传统具有薪火不息的历史传承性和独特的群体性,成为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矿冶生产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了矿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遗存的文物看,矿冶文化是一种具有阳刚之气的精神文化,至少蕴含着四种精神:一是开放包容精神。黄石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77种,不仅品种多,而且共(伴)生矿产多。如黄石的铁矿、铜矿床除铁和铜品位较高外,共(伴)生有金、银、钴、硫、钼等多种矿石。这些矿石共(伴)生在一个矿床,相互包容,从而体现出一种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气度和精神。二是开拓进取精神。三千多年前,在铜绿山方圆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人们用简陋的工具,劈山凿石建设了一个集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矿冶工业基地,体现了古代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三是求真务实精神。人们在矿冶实践中。从找矿到选矿,再到冶炼,无一不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石成金、去粗取精的过程。这种实实在在的过程,无一不体现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四是创新争先精神。三千多年来,黄石作为古代“大兴炉冶”之地,其采矿、选矿和冶炼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从井巷设计到巷道支护,从粗铜提炼到特钢精炼,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充分体现着不断创新、奋力争先的精神。#p#副标题#e#
3、矿冶工业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矿冶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矿冶工业遗产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专题类型和研究方向。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矿冶工业遗产时间分布极为广泛,所代表的技术和时代特征也各有不同,从遗产构成和时间跨度上,与国际、国内相关遗产相比较,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是矿冶生产传统和矿冶工业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有铜矿、铁矿和煤矿遗址,而且有炼铜、炼铁和水泥制造遗址。它不但门类较为齐全,而且其所包含的采矿、选矿、冶炼、制造、加工等矿业工业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融合了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整体,形成了完整的矿冶生产序列,代表了古代传统青铜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肇始时期矿冶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和杰出范例。其存在的罕见文化价值和自然价值,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同时,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所见证的矿冶生产文化传统传递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息、强劲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所蕴含的矿冶文化精神对当下黄石乃至中国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弘扬矿冶文化精神,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
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物质,随着开采时间和开采量的增加,它总会逐步枯竭。作为矿产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如何走出依靠资源发展的老路,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这是摆在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前的紧迫课题。矿冶文化虽然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但其落脚点在精神上。矿冶文化是矿冶城市创造者精神世界的客观表现,矿冶文化蕴涵的人文精神是资源型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矿冶文化精神,在代代传承之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始终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发挥着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转型发展,就应以矿冶文化精神为主体的城市精神为动力,转变观念、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创新体制,真抓实干,转变发展路径,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而跳出依赖资源发展的路径,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推动发展观念转变。矿冶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气度。资源枯竭型城市继承和弘扬开放包容的精神,有利于我们集天下智慧谋发展良策,聚世界英才兴发展大业,融各种生产要素推转型发展。从黄石转型发展的实践看,开放,就是要敢于善于引进国外境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现代技术来嫁接、改造、延伸以原材料为基础的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资源型产品从粗加工向深加工生产转变,打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就是要大力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物流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产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包容,就是要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观念,不论外资和内资,支持和鼓励所有国有、私有、股份合作制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和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就是要大力促进大、中、小型各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发展,总之,资源枯竭型城市只有将开放包容的精神根植于生产生活实践,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充分吸纳各种有益要素为我所用,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资源因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实现从依赖资源发展、依托矿冶企业壮大的发展老路,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上来。
2、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体制机制转变。矿冶文化蕴含着开拓进取精神。如三千多年前,先人们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用简陋的工具,凿石开矿,使矿山的巷道一米米向前延伸,在黄石建设了一个集采矿、选矿、冶炼于一体的矿冶工业基地。由此可见,矿冶文化中蕴含的“开拓进取”精神,就是一种筚路蓝缕、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就是一种自我加压、拼搏奋进的昂扬锐气。正是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三千年的矿冶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延绵至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意志力量和精神动力。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产业转型、体制转型等方面面临着较大压力,只有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如深化财税和投融资改革,构建有利于转型发展的财税和金融体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废弃地和石漠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能够有效保护耕地和扩大工业服务业用地的体制机制等,在改革开拓中找出路,在创新进取中求发展,才能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矿冶活动作为人类最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实践活动,从找矿、选矿到冶炼的全过程都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都是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过程。在长期的矿冶实践中,矿冶人形成了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求真务实的矿冶文化。求真务实,不仅是矿冶实践的基本要求,而且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求真”是一种精神,“求实”是一种态度。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转型可持续发展,各级干部就必须在发展思路、政策、转型措施确定之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作风,下大气力根除不适应发展的庸、懒、散等方面的问题,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4、以创新争先的精神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黄石的矿冶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采矿的井巷设计到通风排水,从选矿方法到冶炼技术,无一不体现着不满足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心落后、追求卓越的创新争先精神。正是在这种创新争先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祖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但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矿冶技术,而且精工细制了堪称世界一流的青铜兵器、祭祀器皿、工艺制品,成为世界矿冶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创新是一种不竭的动力源泉,争先是一种不甘落后的勇气。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转型发展,就要摆脱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和资源情结,以创新的精神和争先的勇气,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依靠资源发展向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转变,从粗放加工型向循环低碳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实现从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多元替代型经济发展转变,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的轨道。
矿冶文化精神作为资源型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明确的核心理念定位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城市,其转型发展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经济问题,更是深层次的思想观念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发展方式问题。实践证明,以矿冶文化精神为动力,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转变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摆脱经济增长长期对资源的依赖,实现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城市精神根植于矿冶文化。城市精神是由城市的主体文化孕育和决定的。资源型城市的主体文化是矿冶文化。其城市精神不仅是矿冶文化的积淀,而且是对矿冶文化的提升,体现着资源型城市的特色,蕴含着一种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对精神的认识必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把握。城市精神是城市存在的反映, 城市存在的客观基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基础, 即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状态, 城市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面貌和精神。二是时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切社会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空之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无论是历史悠久的资源型城市,还是现代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在开发铜、铁、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矿冶文化,因此,城市精神的形成是每一个城市经历、继承和凝炼文化的过程。对资源型城市精神的把握,必须放在矿冶开采冶炼的历史时空中去理解,放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关系中去考察。黄石三千多年形成的矿冶文化孕育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争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它既包含着历史烙印,又包含着现实的时代要素;既体现了矿冶文化的时代性,又体现了矿冶文化的先进性。它激励着这座城市人的行为,引领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实践,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