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08年河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试卷(八)事业单位招聘网_事业编考试_国企招聘网-华图事业单位-华图事业单位
河北

2008年河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试卷(八)

华图教育 | 2008-07-11

分享

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我国的立法体制表述错误的是( )。

    A.统一的

    B.一元的

    C.多层次的

    D.立法权集中于中央

    2.下列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事实属于行为的是哪个?( )

    A.空难导致保险理赔

    B.超过诉讼时效导致丧失胜诉权

    C.因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导致丧失继承权

    D.因为年满18周岁而开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一切法律责任的实现均由国家强制力的直接介入

    B.有违法行为,必然产生法律责任

    C.有法律责任,未必实施法律制裁

    D.实施违宪制裁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4.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生产关系是联系法律与生产力的中介

    B.社会生产力决定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C.国家消亡了,法律仍将存在,而不会演变为一种社会公共习惯规则

    D.判断良法、恶法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

    5.下列关于法律与政治的一般关系的说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法律与政治都受制约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B.政治对法律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C.法律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D.在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处于主导地位#p#副标题#e#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惟一方式

    B.法的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性是法的不同层次的本质属性

    C.片面强调法的阶级意志性,可能导致法律的“唯意志论”

    D.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的交互行为

    2.下列哪些属于法的效力对象广泛性的含义?( )

    A.在一国范围内,任何人的合法或者违法行为均受到法律调整

    B.法律不能为某一特殊事项或者行为而制定,也不能因为一次适用而终止生效

    C.法律不是为保护个别人的利益而特别制定,也不是为约束个别人的行为而特别设立

    D.法律在同样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而不仅适用一次

    3.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国家强制力可以超越法律,不受法律约束

    B.法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C.法的实施的全过程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惟一力量

    4.下列哪些属于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

    A.军事法规

    B.地方政府规章

    C.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

    D.判例法#p#副标题#e#

    5.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

    A.法律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法律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法律促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关系

    三、判断题

    1.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

    2.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 ( )

    3.行政处分包括行政制裁、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 ( )

    4.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我国法律部门划分的主要标准。 ( )

    5.法律渊源就是法律的来源、源流。 (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在我国特定的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也享有立法权,因此D项错误。

    2.C

    【解析】选项A的“空难”,对于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而言,是不能控制的,因此属于法律事件;选项B的“时效”和选项D的年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都属于法律事件。选项C的“杀害”,属于行为人意志能够控制的行为。

    3.A

    【解析】在民法上,如果当事人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无须国家强制力的直接介入,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4.C

    【解析】法律伴随国家产生,并伴随国家而消亡。国家消亡了,法律也将消亡,演变为一种社会公共习惯规则。

    5.D

    【解析】法律和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但一般认为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法律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有关,反映并服务于一定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意义上影响法律的内容或价值追求。#p#副标题#e#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解析】法律并非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惟一方式,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方式还有其他方式,比如执政党的政策,因此选项A排除。

    2.AC    【解析】选项B、D是法的效力的重复性的含义,故排除。

    3.ABCD    【解析】国家运用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也必须依法进行,因此选项A错误;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从最终意义上来讲的,并不是说每个法律的实施活动或实施过程,都必须借助国家政权及其暴力系统介入其间,因此选项C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法律实施还要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因此选项D错误。

    4.ABC     【解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渊源。

    5.ABC    【解析】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纯粹的政治活动而言的一类社会活动,其特征是:这些事务的直接目的并不表现为维护政治统治,因此选项D排除。

    三、判断题

    1.×    【解析】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的主要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是惟一的手段、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法律手段之外,道德、纪律、宗教和习惯等都会作用并调整社会关系、在国家法律之外的其他社会规范的也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只是不在法律的范畴中而已。

    2.√    【解析】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一般由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并由法律本身明确规定,我国法律坚持“法律不溯及往”的原则。

    3.×    【解析】行政制裁是指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责任主体实施的惩罚性措施。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劳动教养是由公安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危害社会秩序和他人人身安全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者所实施的惩罚措施。

    4.√    【解析】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是指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的法律规范可以结合为一个法律部门。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划分标准是:(1)法律调整的对象,即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划分的首要标准。(2)法律调整的方式。在这两项标准中,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辅助和补充的。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5.√    【解析】法的渊源分为法的正式渊源和法的非正式渊源。法的正式渊源具有法的正式约束力,法的非正式渊源没有法的正式约束力只有影响力。在一般陈述中,法的渊源可以概括解释为法律的来源、源流。

延伸阅读

Back-top

全部考试

copyright ©2006-2024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